首頁/
企業/
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點贊國家電網服務鄉村振興工作
-
文化
-
百科
-
健康
-
時尚
-
美食
-
樂活
-
旅行
-
幽默
-
情感
-
體娛
-
美體
-
民生
-
財富
-
科技
-
創業
-
汽車
-
樓市
-
職場
-
教育
-
學術
-
企業
-
區塊鏈
-
其他
發佈時間:
下薑村,地處杭州淳安縣西南部山區,是習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書記時的基層聯繫點。習近平同志曾多次到下薑村實地考察,先後4次寫信鼓勵下薑幹部百姓,關註下薑發展、牽掛村民冷暖,並作出4次重要指示批示,推進下薑村跨越式發展,實實在在當起了下薑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2月19日,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來到浙江杭州淳安縣下薑村調研,與當地黨員幹部群眾共話初心使命,共謀鄉村振興。在下薑村“紅船·光明驛站”,袁家軍實地瞭解了供電服務“一次都不跑”、黨員責任區網格化、鄉村智慧能源服務平臺、“惠農幫”扶貧等工作情況,充分肯定驛站智慧辦電、惠農助農。袁家軍駐足觀看“淳安鄉村智慧能源服務平臺”,詳細瞭解電力在“這”指數和“返鄉指數”,評價這是在農村最準的實際監測的數據之一;在詳細瞭解“關愛獨居老人電力大數據服務”後,袁家軍表示,這項工作意義很大,是解決社會問題很好的切入口。當看到驛站惠農電商平臺上架大下薑特色農產品和紅船共產黨員服務隊“二十四節氣”服務表後,袁家軍深有感觸,認為服務隊的助農工作,把工作做活了,希望進一步發揮優勢,以“電力+”服務三農,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鄉村賦能。袁家軍對國家電網公司服務鄉村振興相關工作給予高度肯定,現場動情地說:“國家電網幹得不錯!從國家電網乾的這些實際工作看出,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了,就可以把服務增值!”
一張藍圖繪到底。國網浙江電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寧可讓電等發展,不要讓發展等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紅船精神 電力傳承”,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奮力描繪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的示範窗口的鄉村振興實景。紅船光明驛站到村口 為民服務到心頭——讓“紅船精神、電力傳承”在廣袤鄉村流淌 “一年產值一百萬,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正月初五,白馬群聚家庭農場老闆廖農建一邊按習俗祈福“迎財神”,一邊回顧2020年經營情況。廖農建的家庭農場位於淳安縣楓樹嶺鎮白馬村。這幾年,在“跳出下薑發展下薑”的輻射帶動下,周邊25個行政村和下薑村形成了一個“大下薑”鄉村振興聯合體。廖農建也在2019年乘上東風,擴大“白馬地瓜乾”生產規模。到了添置電加工生產設備時,廖農建發現,村裡的變壓器容量不夠了。他馬上想到了村口的電力紅船·光明驛站,一通電話後,兩名紅船共產黨員服務隊員當天上門,測算新的電加工設備用電容量。沒過多久,村子里新增了一臺容量200千伏安的變壓器,一下就解決了家庭農場的用電問題。“現在大家都想不到,20年前的下薑,可是土牆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薑郎的窮溝溝。”當了28年村支書的薑銀祥滿懷感慨:“總書記到下薑村時曾說‘廣大農村黨員要做生產發展的帶頭人,要做新風尚的示範人,要做和諧的引領人,要做群眾的貼心人’,這讓我們頓時有了主心骨。”讓黨旗高高飄揚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國網浙江電力聚焦為民服務解難題,堅持黨建引領,圍繞“黨委堅強、支部管用、黨員合格”,以“紅船光明驛站一次都不跑”作為主題教育長效機制載體,在杭州推出打造“堅強農網”、電氣化賦能“產業升級”、暢通光伏接網綠色通道等“鄉村振興、電力先行”八大服務,形成“網上國網APP線上辦,紅船·光明驛站就近辦,客戶微信群上門辦,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由紅船青年志願者幫您辦”電力“便民服務四個辦”舉措,推動鄉村從“用上電”到“用好電”。據統計,2003年到2020年,下薑村戶均容量上漲9倍,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46%,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100%,服務滿意率100%。隨着更多“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示範區落子杭州,22家紅船光明驛站星羅棋佈於杭州廣袤鄉村,為地域面積廣、村落零散地區的鄉村百姓帶去家門口的電力服務,有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下薑嬗變”。這些讓“一次都不跑”在偏遠山村成為現實的舉措,被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學收錄,將成為向全世界分享的個案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在下薑村調研時,曾多次叮囑大家:“我們的小康是惠及到每個人的小康。”如今的“數智杭州·宜居天堂”,數字化改革賦能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悄然翻開。下薑村90歲的獨居老人姚七月就感受到了這一數智中的溫暖。大年二十五,淳安鄉村智慧能源服務平臺上跳出一條信息:“姚七月老人家中用電情況異常!”5分鐘後,趕到老人家的村社工鄭桃香發現老人因為用電熱壺燒水引起跳閘,正滑倒在廚房地上。鄭桃香連忙扶起老人,紅船共產黨員服務隊也第一時間為老人安裝了新的防水插座。和杭州的其他鄉村一樣,下薑村由於女子外出務工,60周歲以上獨居老人占比接近40%,但由於鄉村社工力量有限,如何關照好這些老人的生活成為全面小康的“必答題”。在大下薑,電力大數據當起了“智慧衛士”,監護姚七月等51戶獨居老人的起居生活。這項“關愛老人”創新,通過老人家中的智能電錶,分析老人用電情況,經過雲端計算,第一時間形成紅黃綠“關愛碼”預警,讓鄉村養老服務更加高效、準確和及時。數字化時代,這是鄉村治理的智慧,更是全面小康的溫度。電力+關愛老人、電力+留“這”指數、電力+返鄉指數、電力+綠色出行、電力+農業……一個個閃耀着智慧火花的數據包,從村間院落、鄉野大地中匯聚,送入鄉村智慧能源服務平臺,讓能源互聯網大數據與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下薑妙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棚內,濕潤溫暖的空氣中,自動噴灑裝置如水霧絹帶般飄向綠毯似的果苗,溫度和濕度控制裝置在智能運轉着。在充足電力的保障下,大棚內的捲簾、排風、採暖、澆灌等都是電氣自動化設備,實現了網絡實時控制。
“智慧化改造後,我們每天收到智慧能源平臺傳來的用電監測和分析。現在,大棚用水節約了近40%,肥料利用率也提高30%,每畝收入多了萬把塊。”下薑妙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薑承堂亮出了一筆經濟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小碳單”走進聯合國的“下薑示範”2003年4月24日上午,習近平同志輾轉來到下薑村——從淳安縣城顛簸了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時輪渡,再繞100多個盤山彎道才到了村裡。當時,他置身煙霧嗆人,豬糞豬尿肆意流淌的村道上,看着被砍禿的山,說:“要給青山留個帽”。如今的下薑村,四時八節都像一幅美麗的畫捲。春有鳳林港一灣清流歡快地流淌,夏有山坡上一天比一天濃郁的綠,秋有瀰漫在空氣里的桂花香,冬有艷艷灼灼盛開的山茶、臘梅。從“窮臟差”到“綠富美”的“變形記”,引來了游客,也喚回了游子返鄉創業。“棲舍”民宿老闆薑麗娟便是其中一位。2016年,這位梳着“BOB頭”,格外健談活力四射的小女生,看到家鄉的變化後,一跺腳,辭掉了杭州城裡的工作,利用祖宅開起了一家“棲舍”民宿。當得知國網浙江電力在下薑村創新推出“低碳入住計劃”,薑麗娟又乾脆地決定:讓“棲舍”加入“低碳入住計劃”。在加入“低碳入住計劃”的民宿和酒店,通過電力大數據,游客掃碼入住後,就能獲得一張“電子碳單”,看到自己在住店期間的能耗和排名。能耗少的,還可以贏積分抵房費。這一“碳單”,為浙江500多家酒店降低能耗將近10%。就是這樣一張小小的“碳單”,從下薑村走到了聯合國,讓聯合國全球契約總幹事Lise Kingo贊嘆不已。與“電子碳單”一起,成為下薑民宿的“金字招牌”的,還有全電民宿。如今,下薑村38家民宿中,已有15家建設為全電民宿,另有4家正在推廣中。“從千島湖高鐵站出來,租一輛電動汽車開到下薑,邊玩邊讓車子充電,第二天正好出發去下一個景點。”正月初四,來自金華的徐正華一家分享這幾天的旅行計劃。在下薑,兩座充電站可同時服務電動汽車12輛。15分鐘車程外的150公里的環千島湖綠道,更是錯落着10個環湖充電站418個充電樁,5分鐘就能遇見一個,讓電動車友們在千島湖“找樁不難,充電無憂”。綠色能源還讓下薑村對提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躊躇滿志。區域內分佈式光伏電站、小水力發電等總裝機容量127兆瓦的清潔能源,通過大電網,被全額消納;大下薑區域清潔能源占比高達75%;農業電氣化進程加快,2020年大下薑區域實現電能替代23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量183噸……
讀下薑,滴水窺海,折射的是一個中國普通山村求生存、求發展、求振興的艱辛奮鬥歷程。夢起之下薑,從旭日升起游人涌動,到月亮之上點綴闌珊;從楓林港畔霓虹初綻,到溪水兩岸漁火盞盞,時間躍動的每一幀,都留下了優質電力賦予下薑之美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