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晚,2020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人物評選活動雲發佈儀式在杭州舉行。
活動雲發佈儀式
國網衢州供電公司援藏幫扶團隊獲2020“浙江驕傲”年度人物稱號!
援藏團隊雲參加發佈儀式
娓娓道來的致敬詞,講述着他們的故事——
“他們爬冰卧雪,把青春熱血註入交織的銀線,浙藏的情誼焊接在矗立的鐵塔。黑夜紛紛落地,電掣千麾鍛造出閃爍星光。幸福等了許久,只為迎接光明的驚嘆!高原捧出哈達,屋脊之上放歌中國夢想。”
“錢江台”拍攝
從拉薩向西北出發,
跨過500公里的茫茫荒原
便來到了海拔4700米的高原縣城——那曲市申扎縣。
這裡是世界屋脊,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極高極寒,條件艱苦。
這裡是雪域高原,地球上的一方凈土,皚皚冰川,生態脆弱。
由於氣候惡劣、物資運輸困難,一直到2016年才接入大電網的申扎縣,僅有4條10千伏線路,電網架構十分薄弱,當地大多數農牧民只能依靠太陽能發電,用電極不穩定。
2018年以來,國網衢州供電公司援藏對口幫扶團隊共2批16人進駐海拔4700米的藏北羌塘高原,承擔起西藏地區“海拔最高、區域最廣、投資最大、自然條件最惡劣、施工條件最複雜”的那曲市申扎縣電網建設任務,投資1.45億元,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579.903千米,為申扎縣6個鄉鎮近3000戶農牧民通上放心電,結束當地群眾“靠天用電”歷史,將安全穩定的大電網電送到了每一戶藏族同胞的家中。
從平原到高原,
迎難而上打贏“百日攻堅”
翻越九座海拔超過5000米的雪山
驅車駛過數百公里山路
經歷着沙塵暴和漫天飛雪的極端天氣
平均每天行車時間超過七小時
劇烈的頭痛、噁心、呼吸困難
時刻考驗着隊員們
面對困難,國網衢州供電公司援藏幫扶團隊的步伐非但未曾放慢,反而走得更快、走得更“遠”。
為確保施工進度不受疫情影響,援藏幫扶團隊剋服海拔高、氣候寒冷等重重困難,逐項優化施工方案,不斷加強協同聯動,統籌調配各方資源,全力推進各項工程建設進度。
2020年5月15日
最後一個配變完成安裝
西藏“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
電網建設“百日攻堅”行動計劃
提前完成
這意味着
申扎縣的藏族同胞能提前一個月
用上國家電網供應的
放心電、穩定電
從油燈到電燈,
電力天路鑄就幸福之路
去年5月,申扎縣卡德村的藏族小姑娘央措第一次在家裡看上了電視。
央措一家原來僅靠太陽能供電,天氣不好時便用不上電。
奶奶嘎桑說,這是孫女笑得最開心的一次。
能在家裡看上電視,一直是小央措心裡難圓的夢。
藏族女孩央錯一直希望家裡能有一臺電視,當得知通電後就能用上電視了,她對着援藏幫扶人員開心地比了“V”的手勢
為最偏遠的卡德村架線通電歷經8個多月,個中的苦鄭璇源“一言難盡”:
從縣城到卡德村,需要翻越3座海拔5000以上的山峰,2條結冰的河流,沿途山高谷深,道路崎嶇。汽車無法到達的地方,運輸靠氂牛運、騾子馱、人肩扛……施工沿線經常有大霧和暴雪天氣,能見度不到10米,山路陡峭泥濘,還常常有泥石流和岩石滑落。
卡德村
2020年5月18日,卡德村,這個三面環山一面環水,一共只有3戶10口人居住的小山村,用上了和城市一樣安全、方便、便宜的國家電網電。
問到這條打通“生命禁區”供電工程的艱辛時,鄭璇源只是笑着,可他烏黑開裂的嘴唇卻早已替他講述了工程的不易。
從“輸血”到“造血” ,
結對幫扶輸送不竭動力
2020年11月17日一早,國網申扎縣供電公司安監專職毛全偉來到雄梅鎮的配變台區,撥通了視頻通話。在電話的另一頭,他的師父鄭璇源也如約而至,準備為毛全偉答疑解惑。
半年多前,毛全偉從鄭璇源手下正式“畢業”。結束援藏幫扶以後,兩人依然以師徒相稱。師徒結對子,是國網浙江電力在對口幫扶中,與國網那曲供電公司採取的一項幫扶舉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留下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學習的過程’。”鄭璇源說,永久性配網標準化示範基地將無償留與那曲供電公司使用。他相信,同時留下的,還有學習的氛圍。
“幫扶最大的意義不是輸血,而是讓我們有了新的造血功能。”國網申扎縣供電公司總經理武興利坦言,通過管理和技術幫扶或許難以立竿見影,但在技術幫扶中學到的“漁”——新觀念新思維的建立,將會持續發酵,對申扎縣的電網建設、企業管理提升輸送不竭的動力。
按原計劃,去年4月15日,國網衢州供電公司援藏長期幫扶團隊就將結束為期一年半的援藏幫扶工作,但鄭璇源和隊友陸承東、王定強卻“賴”上了“那”里,在延期請戰書上按下了手印,決定繼續留守那曲申扎縣。
7月30日,在全縣所有鄉鎮全部送電後,最後三名幫扶人員才踏上了回程的旅途。
“進藏一年多,頭髮白了一片,大牙掉了三顆,皮膚也曬黑了好多,但我不後悔,這段經歷是我一生的財富。”鄭璇源說。
在“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人物評選活動雲發佈現場連線時,隊員們還向主持人介紹了這樣幾張令他們印象深刻的照片。
國網衢州供電公司援藏幫扶團隊隊員:吾軼群
這個照片是我們在執嘎村送電的時候拍的,當天我跟隊友們走到執嘎村時,卓瑪一家人走過來問我們什麼時候能給村裡送電。我告訴他們,今天就是過來給村裡送電的。
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很興奮,急忙帶着我們去他家裡。在看到燈泡亮起來的那個瞬間,卓瑪一家人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正當我們準備去下一家送電的時候,他叫住我們,跑回家裡拿出了潔白的哈達,鄭重地為我們一一戴上。
看到他們臉上滿溢的真摯笑容,我想這就是我們援藏的意義所在。
網衢州供電公司援藏幫扶團隊隊員:伊長春
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幫扶組也在當地開展了很多的志願服務。這張照片是我們在巴扎鄉希望小學給小朋友們上課。當時看到孩子們對知識、對光明的渴望,讓我們從心底裡感覺,我們所做的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走的時候,校長拉着我們的手,說,你們給這裡送來了電,就相當於給這裡的孩子們送來了全世界。
有了光,燈就照得亮路
有了路,山就擋不住人
一盞電燈的背後
承載着無數人的艱苦付出
平凡鑄就偉大
英雄來自人民
每個人都了不起!
我們為之驕傲!
END
供稿:
衢州公司丨盧奇正 楊曉璇
編輯:
王曉 鄧通
校對:
項丹 朱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