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仿佛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主旋律。於是乎“每逢佳節胖三斤”成了一道難以擺脫的“魔咒”,讓人不由得看着蹭蹭上漲的體重淚流滿面。
來源 | 見水印
為什麼短短幾天,體重就增加這麼多?我們應該如何調節飲食,才能打破這個“魔咒”?
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到冬天自己的飯量明顯增加。這是因為人的大腦里有一個“溫度調控器”,當我們所處的環境溫度低時,身體就需要攝入更多熱量來調節身體溫度。
這個“溫度調控器”就是“下丘腦”,它不僅能感知溫度,還肩負着調節體溫的重任。
來源 | 維基百科
春節恰逢很多地方天氣寒冷,尤其是北方。當下丘腦感到溫度過低,就會對產生能量更多的食物有了更強的欲望,以攝入更多的熱量維持相對恆定的體溫。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控制自己的食量不會過多?
最好的方法是做稱重膳食,也就是說將每天需要的食物量稱出來,按需要量製作,然後合理分配進三餐中。這樣可以保證食不過量,也能保證平衡膳食,做到營養攝入均衡,保持理想體重。但是由於大家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繁忙,許多人不能堅持這樣做,那有什麼簡單易行的方法?
有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就是飯前先喝湯,湯能迅速填充胃部,產生飽腹感,飯量自然也就下降了。吃飯時,可以少吃點主食,多吃蔬菜後再吃肉,肉的攝入量也就降低了。
除了控制好食量,可以選擇食用一些蛋類及奶製品類、大豆類製品(包括黃豆、黑豆以及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來源 | 百度
一方面,植物蛋白質與動物蛋白質不同,不含膽固醇,這樣減少了油脂的攝入,相應的減少熱量的攝入。
另一方面,高蛋白的食物容易讓人產生飽腹感。
另外,蛋白質是在食物的熱效應中耗能最高,它的食物熱效應約占其熱能的30%-40%。食物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是指由於進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現象,簡單說,就是消化蛋白質相應動用更多的能量,從而將體內積存的熱量消耗掉。
竟然還有這種吃了不容易胖的方法,還不快在剩下的幾天假期學以致用!
肉類是春節期間每家每戶必備的“硬菜”,雖然肉也是高蛋白的食物,容易產生飽腹感,但是攝入過多肉類,易造成代謝負擔甚至導致高尿酸、痛風等癥狀。所以,無論是春節期間還是平時,都應該註重葷素搭配,而且應該少食用畜肉,尤其是肥肉。
我國多數居民攝入畜肉較多,禽和魚類較少,結構不太合理。雖然紅肉類富含血紅素鐵,且吸收率高,對於預防缺鐵性貧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很多畜肉中的脂肪里往往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攝入過多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飽和脂肪分子結構 來源 | 維基百科
而魚蝦類、禽類脂肪含量低,且魚蝦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多吃禽和魚類,使肉食種類更均衡。吃畜肉也應儘量吃瘦肉,少吃肥肉。這樣也能減少脂肪的攝入,避免肥胖。
除了肉食,很多人家中的年夜飯必備油炸食物。
如紅燒獅子頭、地三鮮、鍋包肉、炸魚,炸藕合、小酥肉等,這些也是長胖“利器”。
來源 | 天氣網
油炸食品屬高油脂高熱量食品(我們知道同等重量的蛋白質和油脂比較,其產生的熱量是不同的,油產生的熱量是蛋白質的2倍)。經常進食易導致熱量攝入超標,多餘的熱量積存體內造成肥胖等多種慢性疾病。而且,油炸食品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對生長髮育、大腦功能、動脈硬化、糖尿病等都會造成一定影響。
無論是假期還是平時,為了健康我們應該一改往年大魚大肉的習慣,註意調整飲食結構。少吃畜肉、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身體代謝。
有些人為了控制體重,乾脆放棄米飯、麵食之類的主食,這樣很容易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入過低。其實,完全可以將精製穀物換為粗糧,如穀類、雜豆、薯類食物。這些食物既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等,脂肪含量還低。
來源 | 搜狐網
年夜飯的烹飪過程中,為了讓食物的顏色、口感更佳,我們經常會使用一些白砂糖、冰糖,如:糖醋裡脊、糖醋魚、魚香肉絲等,很多家庭置辦的年貨中會有大量的甜食。
過多的糖進入體內在保證身體需要的同時,剩餘部分合成糖原和脂肪進行儲存,身體在運動不增加的情況下,體內脂肪儲存會越積越多,消耗不掉的脂肪則會讓身體“茁壯成長”。
而且,甜味是鹹味的“減弱劑”,在烹飪時加入糖會讓鹹的感覺變得模糊,當我們覺得味道適中時,其實已經攝入了比平常更多的鹽,並不利於健康。
聚餐時,大家免不了喝飲料,但大多數飲料中含糖量過高,如一瓶600毫升可樂里的糖分相當於14塊方糖。經常飲用含糖量過高的飲料會增加人體進行糖代謝的負擔,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糖代謝的異常,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來源 | 新浪網
除了飲料,很多零食也是高糖高熱量的食品。本來大魚大肉就容易發胖,這時候吃零食更是為身體添加沉重的負擔,建議少食用最佳。
數據顯示,乾果、糖果、糕點仍是中國家庭首選的傳統年貨三件套。某購物網站“牛年春節十大爆款年貨”數據顯示,瓜子、花生、開心果穩居年貨熱門榜首,年貨節期間日均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三成以上。(數據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來源 | 頭條號
糖果、糕點上文已經說過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堅果也是高能量食物,食用時也需要控制總能量的攝入。購買時最好選擇原味的堅果,因為五香味、奶油味等堅果在加工過程中通常會帶入較多的鹽、糖和油脂。不知不覺中增加了熱量的攝入,久而久之肥胖就發生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春節似乎是最容易長肉肉的節日,這是因為它匯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過年回家,大家聚在一起就開始大口吃肉喝酒,打牌、聊天……總之就是久坐不動。
平時上學、工作,作息比較規律,假期就放飛自我。加上冬天貪戀暖被窩,運動量減少,每天微信步數甚至只有幾十步,消耗的熱量隨之變少。在熱量攝入變多、消耗變少的情況下,剩餘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而冷天為了維持體溫,人體會本能地儲存更多的脂肪來抵禦寒冷。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時間。避免長時間打麻將、看電視,應該每隔30分鐘就起來活動一下。在家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或者在空曠的戶外健身,不過要註意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哦~
來源 | Pexels
據購物網站搜索指數上顯示:2019年春節期間低脂、無糖等關鍵詞的搜索次數分別提升了1.5和1.3倍。
這說明人們對年節吃什麼,越來越追求健康、品質。大家不光是擔心吃胖,也因為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最好的本錢。
雖然春節假期已經“餘額不足”,不過等到元宵節、勞動節、國慶節……下個假期,就好好控制一下食欲,健康飲食,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吧!
來源: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編輯:jita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7. 300年後,他擊敗了牛頓
8. 量子世界里有兩隻貓,一隻是薛定諤的貓,另一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