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
百科
-
健康
-
時尚
-
美食
-
樂活
-
旅行
-
幽默
-
情感
-
體娛
-
美體
-
民生
-
財富
-
科技
-
創業
-
汽車
-
樓市
-
職場
-
教育
-
學術
-
企業
-
區塊鏈
-
其他
發佈時間:
從小我就很喜歡小朋友,看到鄰居比我小很多的孩子總是忍不住去抱抱,逗一逗。也可能是因為這些經歷,讓我很有孩子緣,與孩子相處親近得很快。但聽到孩子哭鬧的時候也會煩躁,如果經過幾輪還沒辦法“搞定”,那我大概率會選擇求助,或者逃離現場。“媽媽,我開不了啊~”(想要打開食品包裝袋打不開)哭~“媽媽,我找不到啊~”(突然想要玩的玩具一下沒找到)哭~“媽媽,我拼不了啊~”(拼積木沒有拼成他的理想狀態)哭~
如果沒能解決好,就演變成“一哭二鬧三打滾”的名場面了。在排除了孩子身體不適,餓了渴了困了等生理需要之外。孩子哭鬧,我們常常會看到父母是以下的反應:一哄,二凶。我寶貝的需求就是一切,怎麼能因為這一點小事讓他受委屈了呢?好煩躁啊!怎麼老是說不聽,動不動就哭,“不許哭!停,再哭不帶你出去玩!”威脅加恐嚇,只求獲得一刻清凈。做了媽媽之後,每天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一心想着如何好好地養育他?雖然我深知上面提到的兩種應對方式不是明智的,可我還是經常這樣做。孩子慢慢地知道自己是能夠掌控大人的,只要自己不順心了,就有手段讓大人去緊張,讓大人為自己的願望買單。
孩子難過了,受挫了,沮喪了,傷心了……都是用哭聲來表達。因為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孩子哭鬧我們的心情也受到影響,開始煩躁,受不了了進而喝止孩子。這時候我們的聲音因為怕被孩子的哭聲蓋過去而分貝增高,因此,孩子聽到我們的喝止聲會突然受到了驚嚇而停下。一哭就會被制止,在自己最信任的人面前都沒有辦法表露自己的情緒,那他們能跟誰去說去表達呢?當孩子還是小baby的時候,他們一哭鬧我們是怎麼做的呢?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能回答出來:“當然是看看他是不是餓了渴了困了咯!”嬰兒時期的哭鬧問題還是比較簡單的,基本上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就會停止哭鬧。孩子在2歲以後開始萌發自我意識,也從這個時候起,孩子就開始變得不簡單了:不管什麼事情都想自己決定,嘗試。如果一件事沒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那麼我們的耳根子就難得清靜了。在聽到孩子哭鬧的時候先別急着喝止他,我們能做的就是和以往一樣,先找到哭鬧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想要拼的積木沒有拼出想要的效果產生了挫敗感;
孩子因為認知水平和言語表達的限制沒辦法準確描述情緒,我們可以嘗試幫助他認識他現在正經歷的是什麼情緒:“媽媽以前打不開的時候也是這麼覺得的,讓我們一起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能打開它好嗎?”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開動腦筋去思考,他們感覺自己是被重視的,哭鬧就這樣停了,而我們並沒有要求孩子停止哭鬧。因為孩子哭鬧的時候,你的反應,會影響他的情商發育。更多的時候,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多數是在向我們傳遞着一個“求關註”的信息。我們理解了孩子哭鬧背後的原因,可以給孩子以回應,教會孩子認知情緒,“你很委屈/憤怒/沮喪/傷心/難過...”.共情孩子:“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覺得憤怒/沮喪/傷心/難過...”邀請孩子:“我們一起想辦法吧,我相信我們可以的!”當我們的勸說無效,無法讓孩子接受而止不住地哭鬧,也讓我們內心煩躁的小火苗蹭蹭往上漲的時候。深呼吸然後走開一小會,或者去喝杯水讓自己冷靜一下,然後再回來靜靜地陪着孩子等他哭完。也對孩子表明自己的態度:不合理的要求不管怎麼樣哭鬧都不會得到滿足的。“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我可以陪着你,等你哭完,我們就...”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可哪有完美的孩子呢?孩子哭鬧時不凶他,錶面看是我們在發脾氣前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可實際是你對孩子行為的理解,也明白瞭如何跟孩子更好地相處。*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 媽媽手冊 千萬媽媽都在看的科學育兒手冊
725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