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推薦要一個周末帶娃玩的寶藏地方——超市!
有的媽媽會說,帶娃逛超市好難啊,大寶一進超市各種要買,小寶看到喜歡的都要拿下來,一邊拿一邊扔,老母親只能撅着屁股,一路彎腰一路撿。滿眼都是好吃的,卻都不屬於自己,媽媽時不時還會給自己一點“年幼無知”的教訓。超市可不止能帶娃買買買,摸摸摸,這是個能做早教的好地方。帶娃逛超市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超市可以說是最佳的遛娃場所了,營業時間長、不限時間與次數、活動空間大,更重要的是——免費。當你帶娃不知道玩些什麼的時候,最生動的食物認知課堂,超市已經準備好了。紅色的番茄和辣椒,綠色的尖椒,紫色的茄子......只要帶着娃在瓜果蔬菜區轉一轉,色彩認知就學習+複習完畢了。再也不用坐在家裡,翻看認知繪本上的那些蔬菜、水果,乾巴巴地告訴小家伙哪個是哪個。認得差不多了,提升一點難度,和寶寶玩一個顏色尋寶游戲。
而摸摸碰碰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舉動,也在一點一滴中幫助寶寶的成長,當寶寶好奇地盯着超市的貨架看時,向寶寶提問+引導:“這個榴蓮,味道是不是有點奇怪?它原本的樣子不長這樣喔。”最後走完一圈,再回過頭問寶寶,剛纔摸起來滑溜溜的都有哪些?毛絨絨的又是哪些?聞着香香的是什麼?通過這樣的做法,小朋友就有了嗅覺和觸覺上的認知,百玩不厭。
超市裡能學到的數學知識,不止有趣,還能幫媽媽解決最現實的問題。
每次路過收銀台旁邊的糖果過道,小孩就不安分了,一個嫌少,要抓一把。這樣一來,娃的註意力被轉移,就不會再吵着鬧着要買糖果了。除此之外,一些基礎的數學概念,也可以在超市裡學到。
對小寶寶來說,數字很複雜,但是長短大小卻很容易用眼睛來判斷。大小:你能在超市裡找到的最大的蔬菜嗎?那最小的那個蔬菜在哪裡呢?
花菜和包菜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大,但是在你覺得哪一個更重呢?其實 2 歲的寶寶就已經可以明白數字 1 和 2 的概念了,2 歲之後就開始理解計數,能從 1 開始數幾個數字。想讓寶寶瞭解數量之間的關係和區別,可以出個小問題:“寶寶,我們要買兩瓶水,媽媽已經拿了一瓶,你可以幫媽媽再拿一瓶嗎 ?”如果寶寶拿了一瓶之後還要拿,“我們只能拿這麼多了,這就是兩瓶,多的要放回去喔。”等寶寶 3 歲後,對分辨金錢沒有太大問題時,可以開始對寶寶做財商啟蒙了。告訴寶寶你最愛吃的餅干是多少錢,這個奶酪又是多少錢。買的東西少時,給寶寶一些錢幫忙付款:“今天我們買了 75 塊的錢東西,這張綠色的是 50 塊,紫色的是 5 塊。你要怎麼給收銀阿姨呀?”讓寶寶認識不同的錢,產生對“買”的概念,買東西必須用錢來交換,而不能靠拿和搶。列清單有一個好處,在進入超市之前想好自己要什麼,提高購物的效率,不過娃參加這項活動的方式,取決於他的年齡和閱讀能力。不管是購物結束還是家裡的報箱,都會收到很多超市的折扣宣傳冊。不要扔掉,因為它可以給娃提供最新的超市類目大全。
然後,一次從每個類目里選出這次購物需要購買的東西,讓娃找到相應的圖片,把它剪下來,粘在紙上。當寶寶找的圖片和列的書面清單一致後,這項工作就完成啦。看着娃一臉疑惑又心疼的樣子,接著說:“媽媽昨天吃壞東西了,爸爸昨天從冰箱拿的牛奶過期了,所以媽媽現在肚子還疼呢。吃了過期的東西是會生病的喔。”然後就可以和娃開始科普保質期這件事了,媽媽是怎麼知道牛奶過期的呢?原來盒子上有時間啊,盒子上的這個數字叫食物保質期,我們買東西的時候要選和今天的日期最相近的那一個喔。在超市,小朋友看到爸爸媽媽是怎麼和別人打交道的,也可以自己和別人打交道,比如和收銀員,或者超市玩樂區的其他小伙伴。除此之外,很多爸爸媽媽還能帶娃在超市乾好多事兒——@大萌萌-87
帶娃逛超市,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人,寶寶左看右看,已經停不下來了。
“媽媽我想要這個魔法棒。”
“為什麼呀?”
“魔法變變變,我要給媽媽變開心!”

娃可以在這個超大的生活游樂場里,尋找有趣的形狀、數字,感受東西的大小或重量,接收新的詞彙,甚至交到新的朋友。
很多爹媽想要培養娃的感官、數學、語言等各種能力,但這些知識明明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逛超市的時候,反正每周都要去採購,為什麼不把它變成學習游樂場呢?
生活這個大課堂,無論在哪兒,只要有心,都可以帶娃玩出不一樣。(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