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粉絲朋友在後臺留言,詢問某個城市怎麼樣?哪裡能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天就教給大家一套我們日常調研的板塊篩選方法,
學會了,你們自己看城市的時候也可以很快找到城市中有投資價值的板塊。
我們GJ城市的城區分佈格局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環狀分佈,一種是點狀分佈。
環狀分佈更有規律,相對更容易找到價值板塊,但是點狀分佈就相對複雜一些。
下麵我們就兩種城區格局分別做說明。
環狀格局,板塊價值呈階梯式
環狀分佈格局的城區是最為常見的,中國大多數城市的城區都是環狀格局,
最有代表性的有北京、上海、成都、鄭州等城市。
這類城市只需打開地圖,簡單兩部就能輕鬆找到具備投資價值的板塊。
第一步:找到城區的核心圈
環狀格局的城區核心圈非常好找,地圖上最中心的那個點基本就可以確定是核心點,北京是天安門,成都是天府廣場,鄭州是鄭東新區。
但是這裡需要註意的是,超大型城市的核心圈不僅僅是一個點,一條環線,核心圈要適當擴大,
比如北京,如果只把天安門廣場作為核心點,把二環當作圍繞核心點的次新區來看,顯然是不合理的。
這種巨無霸城市,核心點就是一個圈,北京的核心圈是三環甚至四環內而並不只是天安門廣場。
第二步:找到核心圈輻射的次新區和勁頭正足的半成熟產業新區
找到核心圈之後,只需要看看核心圈的周圍是誰?
這些板塊就是所謂的次新區,離核心圈近,可以承接核心圈外溢的優質配套、人口、以及資金等各類資源,板塊內房產保值升值自然比其他區域更高。
拿鄭州舉例,鄭東新區是城區核心,毗鄰的金水北屬於核心外溢板塊,
金水區受益於核心圈的外溢,界面更好,發展潛力更大,購買力更強,房價自然比不臨近核心圈的區域更高更保值,這類區域是穩妥投資者的首選。
第二類板塊是勁頭正足的半成熟產業新區,
這類板塊在區位上不能距離主城核心圈太遠,但是一般也不會很近,同時有概念有產業落地,又尚未完全飽和。
例如北京的亦莊,位於東南五環外,定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已經有包括小米、中芯國際、富士康在內的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
這類半熟的產業新區,具有強大的預期以及升值潛力,一旦漲勢起來,漲幅極有可能超過核心區,是房產投資人需要重點關註的板塊。
點狀格局,購買力決定板塊價值
對於點狀型城市,板塊劃分沒有統一規律,非常能迷惑人。
每個板塊都有自己的定位,每個板塊都有各自的特色,每個板塊都有獨立的商圈,這種城區格局分佈,很容易把人搞暈,盲目購房是很危險的。
想要不跑偏,關鍵抓住一個要點:購買力!
守得住自己的購買力、購買力優質、還能吸引外部的優質購買力。
購買力強、購買力高級的板塊一定是有產業,有發展、有規劃、有預期的板塊。
如果這個板塊像磁石一樣還能吸引其他板塊的購買力,那這個板塊就是我們要找具有投資價值的板塊。
對於點狀格局分佈的城區,往往需要實地調研之後,才能識別。
那麼如何在實地調研中快速識別呢?
1、看板塊內一二手房的產品力和購買人群
如果板塊內在售樓盤和成熟社區都是非常平平甚至過時的規劃設計,100㎡以下的小面積戶型占比達到80%甚至以上,並且小戶型去化最快。
那麼基本可以斷定這是一個剛需客群主導的區域,說明區域產業發展不足甚至落後,高凈值人群基數少,這種區域,房價天花板受限,漲幅受限。
真正有投資潛力的區域一定是剛改改善客群為主導,有中高端購買力支撐的板塊。
這類板塊界面優質、配套醇熟且高級,有高端產業或當紅產業落地,區域內高凈值人群基數大,具備高溢價的能力,進而帶動板塊內樓盤品質和價格的提升。
拿我們剛剛調研過的重慶舉例,重慶城區有大大小小十幾個板塊,着實讓人眼花繚亂。按照我們的邏輯篩選一輪,先選出有強勁的中高端購買力支撐的板塊。
其中兩江四岸、照母山、大竹林、禮嘉、蔡家、悅來、中央公園、寸灘、彈子石,這幾個板塊都是有中高端購房人群支撐的區域,
但是,這麼多板塊,難道都能投資嗎?都能升值嗎?
必須不能!
這就需要比價格,看預期。
有發展預期才有升值兌現,有相對低價才有補漲。
2、比價格,選尚未被透支的相對低價的區域
第一輪篩選出的板塊都是有價值有確定性的,但是從投資角度需要繼續優選未來漲幅最大的板塊。
能留住,能吸引中高端客群的板塊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非常成熟的高端居住區,一種是正在成熟的有高端產業支撐或者高端居住配套的板塊。
從上面我們提到的重慶的板塊中選擇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做說明。
照母山,有着重慶最高的科技產值,最大的產業集群,最多的科技中心,最大的科技園區,以及最牛的企業入駐,阿裡巴巴中西總部和騰訊西南總部就在照母山。
在產業帶動下,城區建設、交通路網、教育、公園等配套一應俱全,是重慶名副其實的高端生活區。
但是這種已經發展非常成熟的板塊,價格高、保值性好,但是增值效果差一些,漲幅平穩甚至緩慢。
目前照母山二手房套內均價突破2.3萬元/㎡,最貴的逼近3萬元/㎡,幾乎觸摸到了重慶的房價天花板。
類似的板塊還有兩江四岸的江北嘴、渝中半島、大竹林等。
這類成熟飽和的中高端居住區,價格都已經屬於城市房價最高梯隊,買了保值抗跌沒問題,但是增值空間很有限。
而另一類,是以禮嘉、蔡家、悅來為代表的既有預期又能留住和吸引中高端購買力的區域。
比如蔡家,有政策支持、有自貿區概念、有三橫四縱龐雜的交通路網,同時區域界面正在逐步完善,板塊內一手房套內均價16000元/㎡。
這類區域屬於有預期,尚未完全飽和的潛力板塊,隨着利好不斷兌現,漲幅空間會更大。
這類待完全成熟的板塊有一種也很會迷惑人,就是中央公園板塊,典型的正在逐步成熟的高端居住區,雖然也有預期,區域內也都是高端購買力,概念夠大吸引力也夠強,
但是,真的不能作為投資標的,正因為它太火了,利好已被提前透支,房價太高,買了,一不小心就會站在高高的山崗。
根據城區分佈格局找具有投資價值的板塊是最為方便簡單的方法,可以快速鎖定城市值得投資的價值板塊。
最後我們再來總結回顧一下:
環狀城區:
1、找到城區的核心圈;
2、找到核心圈輻射的次新區和勁頭正足的半成熟產業新區;
點狀城區:
1、 篩選城市中中高端購買力強勁、扎堆、同時又能吸附其他優質購買力的板塊;
2、 通過價格對比,找到最有預期,相對低價的板塊。
當然,投資是主觀概念,有人覺得穩妥的漲幅就是最好的投資標的,
而有的人則認為只有漲幅最高的標的才是最有價值的標的,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