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目前的風險溢價比較適合權益市場的發展,和2018年年底及2014年是差不多的,而且3000點左右或者以下位置是比較好的長期投資區域。
2、行業方面,聚焦增長前景好、市場空間不斷拓展的行業,不局限於成長股;宏觀方面,這一兩年新經濟發展比較好,會加大光伏、新能車的配置。
3、個股的選擇主要看重成長、質量和估值三個因素,一家公司業績要能夠持續增長,同時要有一定的行業壁壘,最後可以在比較低估的位置上去投資。
4、今年宏觀背景很重要的增量是俄烏衝突,由此,安全保障的方方面面在我的投資中占據了較大比重,包括能源安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食品安全和國防安全。
5、國內的主基調是穩增長,因此與穩增長相關的一些行業和公司也會提供較好的投資機會。
6、經過一輪調整後,醫葯和消費行業可以關註了,很多醫葯公司的估值和業績增長已經比較匹配,後續經濟向好時,消費行業也有望觸底回升。
7、新能源從長期來看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電動車和光伏發電未來還有3-4倍的空間。
8、周期行業到了產能擴張的瓶頸、同時需求持續提升時,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就會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9、把握住宏觀方向、避開大的系統性風險,往往能獲得較好收益。逆向投資方面,從倉位角度,在大家樂觀時去降倉位,在低位的時候增加倉位;行業上,關註長期低迷的行業基本面發生轉折時加大配置。
5月23日,二十一年投資老將、華泰柏瑞基金經理陸從珍分析了她的投資框架和當下市場的投資機會。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當前風險溢價和絕對位置已適合投資
問:分析一下目前權益市場投資的機會與風險,是否可以低位佈局?
陸從珍:造成今年市場下跌的外部因素有美國的收緊政策和俄烏衝突,主要是內部因素是來自疫情和地產的壓力,而如今這些負面因素已經有很多改善的跡象。
房地產方面,中央和地方政策都有了積極的調整,貸款利率的下降加上已有100多個城市進行了房地產政策的放鬆;上海疫情也已經接近尾聲了
另外一點,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主基調是保增長和寬鬆的。整個資本市場的資金是不缺的,而且資金利率是很低的。
從歷史上來講,股票的市場風險溢價(即股市的回報率減去貸款利率)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往往市場就會有比較好的表現。目前的時點實際上和2018年年底及2014年是差不多的,風險溢價比較適合權益市場的發展。
另外,從絕對的點位來說,目前也是在3000點左右,和2007年A股的位置類似。從近5年來看,指數在3000點以下的時間段已經不到1/3。也就是說,3000點左右或者以下是比較好的一個長期投資區域。
所以我們認為目前的市場還是有比較好的投資價值。
逆向投資的關鍵
問:作為逆向投資高手,可否詳細談談您的逆向投資理念?
陸從珍:A股的機會很大,風險也比較多。如果能夠比較好地把握住宏觀的方向、避開大的系統性風險的話,我們就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收益。
舉例而言,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來年最主要的點是去產能。
當時很多傳統行業在2011年前後產能大幅擴張,導致行業和公司的利潤都非常不好,很多產業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去產能”會使整個行業的供需格局發生巨大的變化。可以預期,相關行業在次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段內能夠獲得比較好的發展。
所以在那一年,我們主要投資之前產能過剩、而在那個階段大幅收縮的行業,比如鋼鐵、煤炭,從而獲得比較好的投資收益。
2018年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主基調是“控杠桿”,同時資管新規的發佈也對金融市場有影響。因此,我們在整個2018年維持着非常低的倉位,這也就使得我們的組合在大熊市裡跌幅非常小。
2018年年底各種積極的政策都在出現,與美國的貿易戰也有了緩和的餘地,在整個市場信心不足、估值非常低的時候,我們反而會比較快地去加倉,在 2018年12月,加了3成的倉位,2019年1月又加成了3成倉位,2019年1月底一季報業績預告出來後,在2月初很快把倉位加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也獲得了2019年之後市場上漲帶來的收益。
所以從逆向的角度來說,你可以在大家都非常樂觀的時候去降一點倉位,在低位的時候增加倉位,來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收益,這是從倉位的角度來講。
另外一點,從行業本身來說,如果一些長期低迷的行業基本面發生了轉折,比如2017年的周期股,在那時候加大配置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收益。
加大光伏、新能源車等新經濟的配置
問:在自上而下的宏觀大勢判斷之後,具體到選擇行業和個股時您最看重哪些方面呢?
陸從珍:在行業方面,我自己更聚焦於市場空間不斷拓展的優質行業賽道,並不局限於成長股, 關鍵是增長前景較好、持續時間較長的優質賽道是我重點的投資方向。
我也會根據宏觀的判斷去選擇。比如在2017年會配置更多的周期行業,而2019年後在新興行業會配置多一點,因為2019年之後宏觀環境比較穩定,在股票倉位上的選擇會比較少,更多是在行業選擇上。
這一兩年新經濟的發展就會比較好,比如光伏、新能源車,我們也會加大在這一方面的配置。
個股選擇三要素
個股的選擇主要看重成長、質量和估值三個因素。
“成長”是指公司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有成長的能力,它的業績能夠持續地增長。
質量也非常重要。“質量”在我這裡的定義是一個壁壘,要讓成長的公司有長時間的好回報,壁壘就很重要。
進入的壁壘非常高,可以讓行業享受到更長時間的成長,而且在成長的過程中利潤率水平可能反而是不斷提高的。不像某些行業的進入壁壘比較低,整個行業產能很容易大幅擴張,未來的利潤就沒有辦法保證。
價格方面,如果一家公司的價格已經體現了它未來5年甚至10年的長期前景,此時你再去投資獲得的收益可能就非常少,甚至有可能大幅虧損。
而如果你在一個比較低估的情況下去投資,就能獲得比較好的收益。這也是我在2021年投資醫葯行業比較少的重要原因:2020年年底、2021年年初的時候,行業整體的估值已經比較高了。
重點關註:能源安全、食品安全和國防安全
問:在現階段的市場中您比較關註的有哪些方向?
陸從珍:今年宏觀背景一個很重要的增量就是俄烏衝突。在這樣的背景下,安全保障的方方面面會在我今年的投資里占有較大的權重,包括能源安全、食品安全及國防安全。
能源安全既包括傳統能源也包括新能源。
傳統能源方面,今年以來油價一直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3月份甚至上了120,目前也一直在100以上。在全球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過去幾年各國對傳統能源的投入並不夠,一旦有外部的刺激因素,也就帶來了整個板塊價格的易漲難跌。
新能源這部分,前不久歐洲大幅度提高了新能源發電在2035-2050年段的比例,以此提高本國在能源方面的獨立性。中國是一個石油進口大國,所以我們也在積極發展新能源。
國防這部分,從十四五規劃、2035年遠景規劃來看中國對國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俄烏衝突後這一要求只增不減。此外,中國在先進武器裝備方面與世界頂尖水平差距較大,未來的成長空間也非常大。
另外一點,今年國內的一個主基調是穩增長,與穩增長相關的一些行業和公司也會提供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經過一輪調整後,醫葯和消費可以考慮了
問:目前消費和醫葯經過調整配置後,價值是否已經顯現?
陸從珍:醫葯的話我覺得目前可以開始關註了。經過2021年一年的調整後整個行業的估值相較於2020年底、2021年初有一個非常大的下降,很多公司估值甚至可能只有當時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醫葯行業裡面有很多細分的子行業。
一個是醫療服務。醫療服務裡面的種類比較多,像給全球新藥公司提供服務的CXO公司以及國內跟消費相關的醫療服務公司,它們需求增速會比較高,而估值已經下調了。
其他細分行業如中藥、醫葯中間體、原料藥的估值也經過了大幅下殺,目前很多公司的估值和業績增長還是比較匹配的。
所以我認為目前來看,在這個時點上醫葯已經是一個可以去考慮的行業。
消費也是一樣。實際上在2021年,很多公司也經歷了一波大幅度的殺估值,尤其是今年3月份疫情以來很多消費類公司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
以白酒為例,它們的股價實際上已經有一年多沒有漲,甚至是往下走,然後又因為疫情近期一直還在底部。
白酒行業的旺季實際上並不在二季度,而是一季度和四季度,所以二季度的疫情對它們全年業績的影響可能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大。現在以其他行業下降去推斷到白酒行業並不適合。
後續經濟向好時,很多消費行業可以期待業績觸底回升。
新能源車和光伏未來還有3-4倍的空間
問:您怎麼看待新能源板塊的投資機會?
陸從珍:我覺得新能源從長期來看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無論是電動車還是光伏,如果從10年的維度來看市場空間都非常大。
目前國內的電動車滲透率在27%、28%左右,不到30%,如果放到全球來看滲透率還要更低。如果未來大部分車都採用電動的形式,未來10年整個市場還有3-4倍的空間。
光伏、風電也是如此。尤其是光伏,如果全球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那麼光伏發電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在未來還有3-4倍的空間。
新能源車在過去一年的漲幅非常大,但很多子行業實際上具有比較強的周期性,也就是說它的利潤更多來源於價格的上漲。
如果這些子行業的業績增長沒有一定持續性,未來的估值水平是會有所下降的。
反之,如果子行業有一個非常好的競爭格局,或者進入壁壘比較高,然後業績增長並不單靠產品價格的波動來帶動,它就會更有投資價值。
周期行業也有投資機會,要盯住產能擴張情況
問:您如何看待周期行業的投資機會?
陸從珍:我們認為周期行業也是經濟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周期行業到了產能擴張的瓶頸、同時需求持續提升,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就會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今年有一些行業就是這樣的情況,比如煤炭、石油。
但是在做周期行業投資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盯着行業的產能擴張情況,如果在可預期到的未來它的產能有一個大幅度擴張的話,我們就要非常謹慎。
比如像現在來看,石油價格一直在高位,石油公司也有非常好的業績。但是我們也要去關註全球沒有釋放出來的產能,是否會隨着世界格局的變化而在未來某個時候釋放出來(比如伊朗的剩餘產能),同時避免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帶來股價的波動。
更多大佬觀點請關註↓↓↓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你會逆向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