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
百科
-
健康
-
時尚
-
美食
-
樂活
-
旅行
-
幽默
-
情感
-
體娛
-
美體
-
民生
-
財富
-
科技
-
創業
-
汽車
-
樓市
-
職場
-
教育
-
學術
-
企業
-
區塊鏈
-
其他
發佈時間:
來源丨新熵(ID:baoliaohui)
作者|嘉榮、櫻木
編輯|伊頁
今天一早,沉匿許久的微信狀態在#微信農場#的熱搜下再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僅逾半天,話題閱讀量達5.7億,討論7萬,甚至帶火了#微信農場為什麼這麼火#、#養海綿寶寶#等一眾相關話題。一時間,微信農場出現了“人傳人”現象。想象力豐富的網友們並不滿足於養雞鴨魚這些“尋常之輩”,有人在森林放飛白鴿,有人在竹林飼養國寶,還有人在菠蘿屋前養海綿寶寶,只有微信想不到沒有用戶們做不到。多名用戶向「新熵」反應,在該玩法火起來之後,更新微信狀態的好友數量肉眼可見地增多。而實際上,這並非是微信上線的新功能,而是微信狀態的新玩法——動物表情包+農場背景圖,本質上換湯不換藥。有人玩得不亦樂乎,有人對繁瑣的步驟和雞肋的玩法嗤之以鼻。不過無論如何,這的確讓微信狀態再次火了一把。對平臺而言,此前一直在官方公眾號“微信派”上強調微信狀態的新動作,可惜鮮有產生什麼水花。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微信農場的走紅,官方好似後知後覺。在其他社交平臺“微信農場攻略”屢見不鮮時,微信派才緩緩發出《“微信農場”開業啦》的官宣文章,發佈不到四個小時,又被刪除。上一次微信狀態大火還是在上線之初,各大平臺充斥着分享文案和背景,可惜之後便高開低走。剛開始有多火熱,後面就多冷寂。這次走紅到底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還是事在人為?答案已不重要,不過可以預見的是,若只靠新瓶裝舊酒很難輓回微信狀態的頹勢。如何真正實現賦予“狀態”板塊的期望,微信還有些路要走。微信自8.0版本上線以來,一直伴隨着“QQ化”的質疑,本次微信農場玩法的走紅更是背上了向QQ農場靠攏之嫌。不過若說仿照QQ是微信的目標,恐怕沒那麼簡單,微信狀態的價值也不僅僅是“QQ簽名”的升級版,背後背負的其實是騰訊的鏈接夢。起初,張小龍對微信狀態的定義是一張包含當前狀態的“活名片”:“如果你在某一個狀態裡面,也希望看到誰和你在一個狀態里,比如在打同一個游戲、在同一個咖啡廳。社交的本質是什麼,是找到同類,「狀態」是找到同類的方法。”儘管微信狀態和QQ狀態錶面看起來有相似之處,甚至QQ有幾十種狀態可選,而微信在可選狀態的數量上“輸在了起跑線”。不過如何能實現找到“打同一個游戲,在同一個咖啡廳”的同類?微信狀態為此上線了背景選擇、定位功能以及隱私設置,並可以和好友之間相互點贊互動。儘管在擴展性上比QQ更勝一籌,卻仍然沒有做出什麼大動靜。依靠龐大的用戶數,在首發高光之後,並沒能引起什麼持續的反響。究其原因,離不開微信狀態的體驗感。和QQ狀態不同的是,微信給狀態功能設置了24小時有效期,到期用戶需重新設置。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同為社交平臺的Instagram的有效期同為24小時"story"功能。單從基礎具體形式來看,二者十分雷同。均附帶支持圖片、視頻、定位、話題等。單從社交性而言,微信狀態離Instagram的story有着客觀的差距。一方面,在板塊入口上,Instagram將“stroy”的入口直接放在了動態頁面的最上方,不僅方便用戶上傳內容,還可以直觀性地看到好友們的story動態,觸達度之高顯而易見。而相比之下,微信狀態的入口則有些隱蔽。深度用戶彭慧告訴「新熵」:“雖然微信狀態上線了很久,但我身邊很多年輕人也不太玩這個功能,有些甚至都不知道,更不用說長輩們了。”而在分享使用感上,儘管都是24小時的有效期,Ins可以發佈多個story,而微信狀態單次僅支持一個狀態,若想發佈新的狀態,要麼先手動結束當前狀態,重新發佈,要麼等待當前狀態失效。無論哪一種選擇,使用感上都相較Ins而言更為複雜。彭慧告訴「新熵」,自己的微信好友有1000多個,在微信農場火起來之後,大概只有幾十個好友玩起了微信狀態,此前設置過狀態的更是寥寥無幾。隨着微信狀態的發展,其野心早已不僅局限在“活名片”的身份。在背景選擇上,此前微信狀態僅能選擇本地上傳圖片和視頻,隨後可以將視頻號的內容上傳為狀態背景。與視頻號的鏈接動作十分明顯,以至於外界看來,微信狀態想做的就是視頻號版的朋友圈。本身處於發展期的視頻號想靠着冷門的功能引流,無疑是難上加難。因此,微信在去年下半年更是打通了微信狀態和騰訊其他生態的鏈接點。去年5月,微信狀態支持QQ音樂一鍵分享。在QQ音樂選擇喜歡的歌曲後,點擊“分享”便可直接設置成狀態,好友在狀態中下拉便可播放音樂。9月,微信狀態又鏈接起全民K歌,流程和QQ音樂的分享完全一樣。但分享呈現的效果只是用戶在全民K歌中的歌曲,並沒實現在狀態中“K歌”的功能。在微信看來,這些功能可以幫助用戶實現“你的心情,微信好友可以直接聽了”。可究其本質,分享QQ音樂和全民K歌到微信狀態與將鏈接直接分享至朋友圈別無二致。張小龍曾透露,微信上7.8億人進入朋友圈,1.2億人發朋友圈。相比朋友圈的活躍度,微信狀態可謂是少有人問津。站在用戶的角度,若真想讓更多好友通過分享的音樂瞭解自己的“心情”,分享至朋友圈觸達的人數更多還是分享到微信狀態觸達人數更多?結果可想而知。此外,微信還和星巴克聯手推出“星巴克狀態”,鏈接線上與線下。在星巴克門店掃描星巴克微信專屬二維碼,用戶便可獲得星巴克的專屬微信狀態,而分享後點擊狀態旁的星巴克圖標便可跳轉官方程序進行購買。毫無疑問,與星巴克小程序的接入只是開始,背後是微信狀態鏈接社交與小程序的野心。和微信農場“非官方”走紅不同的是,這些鏈接均由微信派官方親自宣佈,不可謂是不高調,不過遺憾的是,這些入口的打通依舊沒能引起用戶們太高的熱情。作為坐擁龐大社交流量的國民社交軟件,微信若要承擔起騰訊的生態夢,不能只有一個連接點。而“微信狀態”的背後或許是社交價值到鏈接價值的擴展,儘管目前看來,距離這個價值真正實現尚有距離。“微信農場為什麼這麼火?”這是今天第二個衝上微博熱搜的話題。顯然,人們對於此次意外走紅的微信農場充滿了好奇與不解。回顧騰訊發展的歷史,這一刻的情景與2003年QQ秀意外爆火似乎經歷雷同。彼時,初出茅廬的騰訊產品經理許良,在偶然中聽聞韓國網站Sayclub.com開發出一款虛擬產品後,來了靈感,提出了QQ秀的最初創意。當時,分管產品的張志東聽完彙報之後,只說了一句話“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產品,應該馬上做”。幾個月後QQ秀上線,受歡迎的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上線的前半年,就有500萬人購買了這項服務,幾乎成了當時騰訊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吳曉波在《騰訊傳》中曾有如下表述,“在騰訊的歷史,乃至中國互聯網史上,QQ秀都堪稱一款革命性的收費產品,它可以被視為全球互聯網產業的一次‘東方式應用創新’。西方的很多互聯網研究者,對於中國網民願意花錢購買虛擬道具來裝扮自己這一點,感到非常地不可思議。”而正是從那時起,對於虛擬形象、道具、皮膚的研發、創造,似乎成了中文互聯網十幾年來不變的主題。它的應用領域從社交應用到游戲再到電商平臺,從連續創造天量營收的王者榮耀皮膚,到去年意外走紅的啫喱App,從未停止。龐大的需求背後到底是什麼力量助推着虛擬類產品的發展?社會學的解釋可以從吳曉波的論述中管中窺豹:中國社會歷來是一個充滿了壓抑感的等級社會,它既表現在宗族的內部,也體現在公共社會層面,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戰戰兢兢,情感生活十分蒼白和乏味。而虛擬社區的出現,如同一個突然出現的新世界,讓壓抑日久的人們可以戴着面具,實現一次不需要節制的狂歡。而從騰訊內部來看,似乎也非常認同這一觀點。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吳宵光說,騰訊出售的其實不是“服飾”,而是“情感的寄托”,“代表了一個人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朋友看到我在QQ上面的形象,就能夠知道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另一方面,從產品的角度來講,在社交方面,目前的朋友圈在微信體系中有承載了太多的功能:個人展示、電商私域、視頻號露出、廣告宣發等等。在多功能之下,朋友圈的廣場屬性會被不斷加強,同時也意味着,微信用戶的個人表達也在被不斷壓縮。張小龍曾在微信課中說過:大家發佈朋友圈主要是為了推廣人設,每個人在裡面展現最美好的一面來獲得他人的認可;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狀態,然後屏蔽了所有的不好的狀態。對於朋友圈這樣一種高壓力的社交工具,可能並不代表未來的趨勢。未來大家都需要一種更為輕鬆的一種方式。微信要做朋友圈之外的另外一種社交的模式,解決上面說的弊端。而從實際操作來看,微信狀態如果未來是以虛擬形象為主的社交方式,即從開端就打破了嚴肅感。而具體去看微信狀態的內容設置來看,“疲憊”“emo”“裂開”等非朋友圈完美人設的情緒,和此次微信農場展現出的粗糙畫質的小動物形象,似乎也展現出了微信狀態將要區別於朋友圈的決心。在2003年上線QQ秀時,馬化騰在商城中買瞭如下道具:一頭長髮、一副墨鏡、一條緊身的牛仔褲,這一頗具象徵意味的打扮,正是馬老闆在生活中的反面。QQ秀是那個時代的人們內心的映射,今日的微信狀態是否能複製當時的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