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3月31日晚,小米集團宣佈購回1930.76萬股B類普通股,耗資約4.99億港元。
此前在3月12日,小米集團近日發佈公告,在禁止買賣期結束之後(即3月24日),小米宣佈將不定期地開始在公開市場回購股份,回購上限為10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3.7億元)。
01
小米造車的底氣在哪兒?
雷軍在小米發佈會上的激情演講打動了一眾“米粉”,將小米造車的底氣歸納為四點:
1、小米做成功了很多次新品;
2、有全球最好的生態;
3、有米粉支持;
4、有錢且虧得起。
創業十年的小米確實做成功了很多次新品,小米手機在2020年全球市占率達到12.1%位列第三。
小米智能生態圈AIoT平臺設備連接數已達3.25億台,號稱“小米全家桶”的一系列產品圍繞着智能手機形成了完備的物聯網生態,而這也是米粉們對小米造車呼聲極高的原因。
小米系列智能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更重要的是其智能化、便捷性早已深入人心。而造車先輩特斯拉的過人之處正是其科技感極強,米粉們無疑及其期待自家idol也能有這樣一款產品面世,小米手機對標同級蘋果也沒差到哪去,為什麼不可以造車呢?
因此就有了雷軍所說的第三個底氣,小米有米粉的支持,他也頻頻表態,正是因為米粉的強烈呼聲才讓我們下定決心要造車的。
至於第四點,有錢且虧得起,見智實在不敢苟同。
02
錢,為小米汽車而燒
至於造車這個大餅怎麼畫,首先小米說了,我們有充足的麵粉:2020年底,小米積累的現金總量有1080億元。首期將投資100億元造車,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這個量,畫餅是夠了,真要做出餅,難度還不小。
首先,初期投資100億元是個什麼概念給大家解釋一下,如果按照蔚來創始人李斌當初的論斷,造車要200億起步。
再看看“造車御三家”和特斯拉100億都用了多久:
李斌的蔚來汽車上市前三年就燒光了一百多億,第四年更是單年凈虧損超100億;
何小鵬的小鵬汽車18年起量產,三年累計虧損78.12億;
李想入局最晚,2019年末才量產,所以虧損較少。理想汽車累計虧損41.21億;
特斯拉從07年起到15年燒光了第一個一百億(約15億美金),但16年擴大產能後單年凈虧損就達到了近150億。
03
一千多億現金真的很多嗎?
再來說說這個1080億現金,乍一看是很充足,但這個計算現金的口徑我們不得而知,看看小米的財報,2020年年報上反正只有540多億。
再看看負債水平,短期負債率明顯偏高,一般來說流動負債與流動資產的比例為1:2較為良好,而小米顯然達不到這個水平,就算小米真的有1080億現金,這裡720億的應付賬款難道都不用還了?而且還有年末積壓下游賬款未付的情況存在,公司的流動性顯然並沒有看起來那麼舒適。
同時,造車和造手機、造智能周邊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同樣的生態鏈公司,樂視,可不就是被燒錢造車拖垮的?而且樂視造車而且和公司其他業務之間沒有清晰界限,導致它變成一個堵不住的出血口。
04
做好了手機就能做好車了嗎?
誠然,小米和樂視的生態鏈是不一樣的,但小米現有的資源和汽車行業只能說是“形似”:都有芯片、都有屏幕。問題是車載芯片、車載屏和手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供應鏈體系,認證標準、採購模式、備貨周期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同。
小米還要重新學習一個新產業,或者說需要一個懂汽車的團隊,雖然雷軍表示我們有超萬人的研發團隊,可是真的懂汽車的恐怕一隻手數得過來。
更何況榮耀還帶着他的5G手機回來了,原先搶到的陣地肯定不能輕易放棄,“雷布斯”在手機業務上也不能掉以輕心。
所以,小米造車並不是一個說乾就乾的,再次創業的活兒,對小米整個集團來說,如何平衡造車與已有的生態鏈之間的平衡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小米要造出車並不難,難的是如何造出一款具有競爭力的好車。
05
小米的“股東”們難受了
總結一下上文,小米流動性並不是很好,小米現有資源造車難度並不低,小米不能為造車投入太多資源,小米缺錢。
再來看小米回購股份的行為就不那麼難理解了,小米知道造車不易,自己也沒那麼有錢去玩命燒,為保住股價,提前先開始回購一些股份保護一下自己的財報,雖然小米說了不玩融資游戲,但或許也可能是為了未來可能的定增行為提前佈局?
小米能不能造出一款好車大家不得而知,但未來幾年內小米的分紅肯定是不會多了。
作者張澤一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微信推送機制改變,別忘了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