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水柱車施工
彰化電子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數據雜誌 (ID:DataMagazine),作者:數字觀察員,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發送圖片時,你會習慣勾選“原圖”嗎?
有人專門做了一個實驗,借代購之由添加一位1800公裡外的陌生女性,然後只花了不到半小時,就從她的朋友圈獲得了以下信息:
我們日常生活中用手機或相機記錄的每一張照片都有自己的“DNA”,即Exif參數(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簡稱Exif)。
它可以調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數據,在照片中記錄下位置、時間等信息。
當你把原始圖片發送給他人時,所附帶的信息也一併發出去了。
無論用微信、短信、郵件或是其他傳輸工具,都是如此。
成人尿布
當對方收到原圖後保存圖片,選擇“顯示在地圖上”就可以顯示拍攝圖片的地理位置。

除了拍攝地理位置,還會顯示拍攝時間、機型、曝光參數等信息。
其中最關鍵的GPS相關信息,使用經緯度格式轉換工具轉換過後就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照片的準確拍攝地點。

只有原圖才有GPS等相關信息,目前很多軟件默認壓縮圖片會抹去相關信息。
例如在朋友圈中發佈的照片就是經過壓縮的,即使別人下載收藏也無法看到信息。

朋友圈中下載的該圖片在電腦端打開後也沒有詳細信息。
不過,即使沒有這些圖片與生俱來的“DNA”信息,我們溝通交流、記錄生活的每張圖片也傳輸了很多消息。
為了防止暴露隱私,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1. 首先,可以嘗試關閉相機的位置信息
照片分享前打開相冊,點擊左下角的“分享按鈕”彈出分享界面後,點擊頂部的“位置”選項,取消默認開啟。之後發出的圖片將不包含位置信息。



同一張照片,關閉分享地理位置以後,確實看不到照片位置信息。

關閉分享地理位置之後(左)和之前(右)
2. 不要輕易給陌生人發送原圖
在朋友圈或者微博曬照因為會被服務器壓縮,相關信息會被刪除,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不要輕易給陌生人發送原圖!

3. 開啟身份驗證
在微信“設置—隱私”里,將“加我為朋友時需要驗證”設為開啟,杜絕被陌生人隨意加為好友,此條特別提醒一些不善於操作智能手機的年長者。

4. “區別對待”陌生人
相信大家應該已經習慣為“A”字打頭的微信友人設置朋友圈權限了。“設置—隱私”里關閉“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功能。

5. 設置分組
大部分人設置分組多是在避嫌父母家人或同事,而忽略了真正需要“避開”的陌生人。不嫌麻煩的話設置分組可見,有選擇的發佈信息。
6. 和陌生人說拜拜
每個人的微信列表裡都躺着很多不知道怎麼加上、但又從來沒聊過天的人,建議定期考察刪除。
7. 學會打馬賽克
身份證、護照、機票、火車票、車牌號等重要個人信息建議不要曬,非曬不可的話切記打馬賽克。
雖然網友們唏噓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沒有隱私。但別人觸及法律底線時你是被保護對象,而你主動分享個人信息就會變成“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在照片分享過程中,如果發現含有他人的隱私信息,也要培養打馬賽克意識,避免引來法律糾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數據雜誌 (ID:DataMagazine),作者:數字觀察員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