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澳門等多地疫情持續引發關註。
今天,北京新增1例社會面篩查確診病例;上海新增社會面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澳門確診病例升至21例,大中小學今日起停課。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6月1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CHINA CDC WEEKLY)發表了一項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和馬昕教授領銜的大樣本數據研究首次揭示,非高危組奧密克戎患者重症率為零。
北京新增1例社會面篩查確診病例
6月19日,北京市第370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召開。
會上,北京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截至6月18日24時,北京新冠肺炎疫情日新增病例數已連續5天下降,全市已連續4天無新增社會面病例。但是,今日又有1例社會面確診病例,給首都疫情防控預警,越是到收尾階段,越要高度警惕,越要嚴防死守。
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6月19日0時至17時,新增本土感染者1例(感染者2339),在昌平區,為輕型,社會面篩查人員。已轉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相關風險點位及人員已管控落位。
感染者2339:通過社會面核酸篩查發現,現住昌平區小湯山鎮大湯山村雙興苑。6月19日報告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當日診斷為確診病例,臨床分型為輕型。
澳門確診病例升至21例
大中小學今日起停課
據央視新聞報道,澳門特區政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19日下午表示,截至當天16時15分,澳門新一輪疫情的本土確診病例升至21例,其中13人為無癥狀感染者。
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今天早些時候呼籲所有在澳門的人士應儘快預約核酸檢測。
歐陽瑜提到,考慮到社區傳播風險進一步提高,特區政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宣佈19日12時至6月21日12時進行全民核酸檢測,所有澳門居民,包括在澳逗留人士均須參與。屆時,會增加核酸檢測站點,設53個站點共342個採樣點,現場會向每名市民派發三個快測套裝。
歐陽瑜呼籲,除了維生場所,如超市、街市外,所有對外開放場所停止營業;希望餐廳只提供外賣,不設堂食;非緊急情況下,呼籲市民留家,避免外出。
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6月19日宣佈,鑒於澳門特區進入即時預防狀態,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高等院校及非高等教育學校即日起必須暫停所有教學活動,直至另行通知。測考及畢業禮等活動延期安排,各項比賽及交流活動等則取消或延期;校園暫停開放,所有學生減少外出活動,跨境學生避免回澳。此外,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及持續教育機構暫停開放。
澳門教青局轄下各中心、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家國情懷館、青年旅舍、青少年展藝館、中葡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館以及各自修室也暫停對外開放,重新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此前,澳門體育局、文化局和市政署也已宣佈轄下的體育文化場所和公園等設施從19日起暫停對外開放,相關活動暫停舉行,直至另行通知。
上海新增社會面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一地列為中風險地區
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介紹,今天(6月19日),上海新增社會面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市、區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機制立即響應,全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相關人員排查、採樣檢測和防控管理,落實相關場所及環境終末消毒等防疫措施。這1例無癥狀感染者已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隔離醫學觀察。
感染者:男,47歲,居住於寶山區大場鎮華靈路1180弄,被診斷為新冠病毒肺炎無癥狀感染者。該人員已完成新冠病毒疫苗3劑次接種。
截至6月19日16時,共排查到在滬密切接觸者137人,均已落實隔離管控,其中78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其餘正在檢測中。
累計排查到密接的密接171人,均已落實隔離管控,其中105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其餘正在檢測中。
累計篩查相關人員6169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累計排查相關場所的物品和環境樣本129件,其中4件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為感染者的居家環境樣本),其餘結果均為陰性。
根據本市目前疫情形勢和相關規定,經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決定,將寶山區大場鎮文華苑小區列為中風險地區。
明天起昆山人可往返上海跨省通勤
需點對點閉環保持單位和居住地兩點一線
昨晚,蘇州發佈重要通告:調整上海來(返)人員隔離措施,不再一刀切7+7。如果所在鄉鎮(街道)14日內沒有中高風險地區,也沒有本土陽性感染者,那麼提前報備後,就可以從上海到蘇州,而不用接受“7+7”隔離。按照規定,上海來(返)將實行“7天跟蹤健康監測”。跟蹤健康監測期間,在第1、2、3、7天各進行1次核酸檢測,併在追蹤到的當天進行1次核酸檢測。
蘇州與上海之間有大量的跨省上班族
出差商旅頻繁
通告一齣
不少人關心跨省通勤問題
今日(19日)
蘇州昆山發佈滬昆通勤
有關疫情防控政策事項
▽
1、從6月20日(周一)6:00起有序開放在昆山有固定住所或工作單位的人員滬昆通勤,通勤人員須申領“滬昆通勤”電子憑證,經查驗後通行。
2、以上人員首次通勤須提前24小時通過“鹿路通”APP“滬昆通勤”模塊進行信息登記,如實完整填報個人信息、承諾書、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資料,經審核獲取“滬昆通勤”電子憑證。若無法申領電子憑證者可致電12345或咨詢區鎮疫情防控指揮部。
3、各區鎮通過設置便民採樣點,免費提供核酸採樣,方便每日通勤人員核酸檢測。通勤人員每日須進行核酸採樣,上傳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更新電子憑證,電子憑證24小時內有效。
4、通勤期間,通勤人員應點對點閉環往返,保持單位和居住地兩點一線,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鄉鎮(街道);做好體溫、癥狀監測,加強個人防護,不參加各類聚集性活動;同住人員及接觸的同事按規定落實核酸檢測要求;引導貨車繼續通過高速查驗通行。
5、對往來上海市中高風險地區所在鄉鎮(街道)的人員,或14日內有其他本土陽性感染者所在鄉鎮(街道)旅居史人員,實行“7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暫不開放通勤。
6、每個公民都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通勤人員要自覺承擔防控責任,嚴格落實滬昆兩地的防疫政策。
7、其他上海低風險地區來(返)昆(非通勤)人員,通過“蘇周到”APP來(返)蘇州人員信息登記或“鹿路通”APP“暢行昆山”來(返)昆人員申報,健康管理措施按照《蘇州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141號通告》執行。
上海大樣本數據揭示奧密克戎重症率
非高危組重症率0
另外,據第一財經報道,6月1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CHINA CDC WEEKLY)發表了一項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和馬昕教授領銜的大樣本數據研究首次揭示,非高危組奧密克戎患者重症率為零。
具體來看,這項多中心臨床隨訪研究納入了今年3月22日至5月3日期間的33816名早期非重症奧密克戎感染者,最後有22人進展為重症,總體重症率為0.065%(22/33816),高危組重症率為0.238%(22/9260),非高危組重症率為0%(0/24556)。
需要強調的是,這項研究納入的所有感染者均為無基礎疾病、或雖有基礎疾病但處於穩定期的新冠患者。研究者在入院初始將患者分為有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組(9260名)以及非高危因素組(24556名)。高危組定義為:年齡大於60歲;有心腦血管疾病(含高血壓)、肺部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腎臟疾病、腫瘤等基礎疾病者;免疫功能缺陷。
研究還發現,相比於未進展為重症感染的患者,進展到重症的感染者平均年齡偏大(75.8歲vs 60歲)、未接種疫苗比例(54.5% vs 24.2%)更高。
“該研究的重症率僅能代表相對健康或一般情況較好的奧密克戎感染者,這部分人群的總體重症率較低。”研究作者寫道,“但是若具有高危因素,部分非重症患者仍可進展為重症,重症化主要集中在高齡、未接種疫苗以及罹患基礎疾病種類較多的患者中。”
這意味着即使是在非重症感染者中,仍存在易被奧密克戎攻擊的脆弱人群。“這樣項研究最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應該識別輕症患者,找出脆弱人群,對脆弱人群實施精準性防控,以降低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將奧密克戎的傷害降到更低。”本文的研究團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