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播到了後半段,宋引章成為了最具討論度的角色。
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從曖昧拉扯進入了標準婚戀模式的趙盼兒,忽然就失去了吸引力,三娘的故事又還沒有真正的開始,而此時人設開始顯得複雜矛盾的宋引章,當然就容易被罵上熱搜。
大家罵來罵去,無非也就兩點。
第一, 宋引章戀愛腦;
第二,宋引章暗戳戳惦記顧千帆,總覺得她隨時會黑化。
以至於宋引章的扮演者林允都趕緊發微博澄清,說引章到最後也沒有【黑化】。
可顯然很多觀眾對此並不買賬,尤其是隨着上周最新劇情的播出,宋引章一度被罵上了熱搜。
甚至於我昨天在寫劉娥的文章里,不過隨口提了一句宋引章虛榮驕傲還有點野心的人設其實蠻真實的,都有人不斷地在評論區說要遠離宋引章,說她極度自私,說她成全自己的方式是傷害別人,說她哪裡驕傲了,總是動不動就跟男人跑,根本就是骨頭賤。
(我說的驕傲是她容易飄,性子傲,我從沒說宋引章有傲骨,驕傲兩個字很難理解嗎?)
看到這些評論,難免會讓人有一種宋引章做了天大的錯事,甚至犯了罪的感覺,所以我不僅把已經更完的劇情全部認認真真看了兩遍,還把之後所有的預告也全認真看完。
可是也沒發現宋引章做了多大的錯事啊。
最新的劇情是,她因為一首《涼州大遍》彈得盪氣迴腸,被清流派代表人物柯相誇贊和題字,風頭一時遠遠蓋過了曾經的愛豆C位張好好。
於是心態變了,飄了,曾經被打擊得不敢露出來的虛榮心又回來了,開始有點擺架子,原本應該在【半遮面】里彈三場琵琶,現在只彈一場,還得趙盼兒各種說好話哄着她,她才願意再加場。
再以及,有點喜歡在自家姐妹面前炫耀,還有點沒眼色,看不出別人的情緒變化,總想讓大家都聽她講她經歷的那一場風光。
(宋引章也是理解力不行,風骨兩字被她理解成飄)
可當然,大家也不會時時刻刻都配合她。
終於,就在這些細碎的齟齬里,宋引章又發現趙盼兒早就和顧千帆在一起了,甚至都要訂婚了,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幾次三番在她面前編謊話騙她,所以終於剋制不住所有小情緒,招呼也不打,就跑去沈如琢那裡了,而且這次宋引章還並不是為了脫籍。
先說兩點:
第一,宋引章想脫籍也很正常吧,我也理解不了大家因為脫籍罵她,趙盼兒為了顧千帆有面子,為了能夠順利嫁人,也是在千方百計想讓自己不必拋頭露面。
宋引章的身份要想正常嫁人比趙盼兒難多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女子終生不嫁人是會過得很難的,宋引章當然會急,這個是別人永遠無法感同深受的事情。
這裡面看似三娘是給她們做綠葉,但是真論起來,三娘反而是最容易擁有主流認可的人生的。
而趙盼兒和宋引章,她倆對嫁人確實都有一種急迫感,若不然趙盼兒也不會上了歐陽旭那麼大一個當之後,很快就又千帆來千帆去了,大家可以往後看,後來三娘還因為這些事說了趙盼兒。
宋引章也不會因為被周舍折磨成那樣,還沒過幾天正常日子,就又被沈如琢的“脫籍言論”給吸引了。
一切都是因為,她們對靠攏主流價值觀的急迫心理,戰勝了其他一切。
區別是,趙盼兒比宋引章腦子好,拎得清,更擁有世俗的智慧,懂得對其他女性好,所以碰到好男人的幾率更大,人緣也更好。
第二點,趙盼兒和顧千帆確實沒特意告訴別人他倆戀愛,但也沒否認,基本就是默認的態度。
可是,的確每次引章發現他倆在一起的時候,顧千帆都編謊話說,他是為了引章來半遮面的,要麼就說是偶遇,從來不肯承認自己喜歡趙盼兒,宋引章年輕貌美又是初來東京就能走紅的琵琶高手,一個男人總說對她好,還數次為她解圍脫困,她還不能自戀一點以為這個男人喜歡她?
而她又有點喜歡顧千帆,所以當然就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了——嗯,顧千帆和盼兒姐沒談戀愛。
每次忍不住在這件事上想罵她覬覦男主很賤的時候,真的就代入一下自己好了。
事情就是這些事情,說到底無非就是宋引章和趙盼兒鬧矛盾了。
宋引章的那些毛病也不涉及到什麼大是大非的問題,確實根本不算什麼黑化。
而且從預告的劇情里來看,後續當趙盼兒經歷坎坷的時候,引章還站出來幫助和支持趙盼兒。
我把這些掰開了揉碎了寫,當然不是因為我喜歡宋引章,更沒有一點點說趙盼兒不好的意思。而是,其實,不管按照劇情的走向,還是人物行為邏輯,宋引章和趙盼兒之間是一定要經歷一次鬧掰的。
站在趙盼兒的角度,趙盼兒當然委屈,她和三娘對宋引章那麼好,而宋引章動不動在她們面前耍威風。
站在宋引章的角度,宋引章也委屈。
宋引章的委屈也有好幾重原因:
首先,她本就是一個自視甚高,容易飄的人。
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是,當初三人決定留在東京,三娘的想法是東京繁華,適合做生意,這三個人里自始至終把開店當成事業,想法很純粹的,其實是三娘。她沒想過什麼做生意是不是體面,彈琵琶是不是體面,就是單純想把生意做好。至於嫁人生子什麼的,三娘沒什麼想法,根本不打算投入精力。
趙盼兒是既有被歐陽旭辜負的不甘,又不想被人瞧不起,還有點眷戀顧千帆。
宋引章呢?她留在東京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她看到張好好被管家誇贊,被大文豪捧的【風光】,她生出了一種虛榮心,她也要這樣紅,她也要人人都圍着她轉,她也要成為她想象中的【人上人】。
宋引章對經營茶坊其實毫無興趣,在店里彈琵琶這件事,其實她一直都不怎麼樂意,她把這視為一種委屈和犧牲。
這是宋引章身上我不喜歡的一點,你說她熱愛琵琶吧,好像是的,但我總覺得她用階層來篩選她的琵琶受眾群體,本就是偏離了熱愛。音樂不應該如此勢利的。
但我能理解她,以及,年輕的時候誰沒點虛榮心啊,年輕的時候我們對世界就是張望的,就是容易看到那些迷人眼的繁華的,就是感受不到那些繁華背後的殘酷的。
總之吧,電視劇其實在一開始,就給我們鋪墊過宋引章的虛榮心了。
所以,當她紅了之後,她第一個念頭就是,老娘紅了,老娘不要受這種委屈了,這一點她就沒張好好通透,她不懂真正的紅是打通【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間那個壁,她要是抱着這種心態,她就不會把給客人彈琵琶當成是一種委屈,反而會對自己更多一點認可。
宋引章的第二個委屈同樣有鋪墊。
劇里描寫她們三個人的友情,在三娘和趙盼兒之間用的是【好朋友】,在趙盼兒和宋引章之間,第一次是說引章姐姐是為了趙盼兒而死的,所以趙盼兒覺得她欠引章太多,後來就反反覆復說的是,她這不是交朋友,而是養了個女兒。
所以趙盼兒和宋引章之間,其實從未抵達真正的友情。
趙盼兒對宋引章缺少一種她和三娘之間的那種更深層次的互相欣賞甚至互相吸引。
而且三娘因為結過婚生過娃,可以理解趙盼兒談戀愛後把大部分精力投擲給顧千帆,但宋引章是理解不了的。
劉亦菲有個瞬間演得特別好,那就是當顧千帆說談戀愛這事不想告訴引章,因為教坊司人多嘴雜。換作從前,趙盼兒會顧慮引章的心情,但是那一次趙盼兒就很不以為然地說,那就不告訴她唄。
是趙盼兒煩宋引章了嗎?當然也不是,這就是熱戀中女人的正常表現啊,一個人的時間和熱情和愛,就那麼多,給了這個人,那個人自然就少一點。三娘和盼兒都是成熟女性,在這些事情上就惺惺相惜,無需解釋,顯得很默契。
可到了宋引章這裡就是另外一回事。
宋引章腦子笨,還敏感,考慮事情有時候只從自己角度出發,她當然捕捉得到趙盼兒有些事不想和她說這種情緒,所以她覺得自己是站在兩人之外的,到了後來她試探並證明瞭三娘早知道趙盼兒和顧千帆在一起這件事後,她的委屈就徹底炸了,覺得自己活得像個笑話。
所以原本打算去張好好那裡的她,在那條小舟上偏離了航線。
她不停地反反覆復說,原來就瞞着我一個人。這其實就是宋引章對趙盼兒的在乎啊,三人行的友誼,註定了就一定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委屈的,其實兩人行也一樣,不過三人行會讓這種微妙變得更複雜一些。
宋引章的第三重委屈就比較隱藏了,那就是,她和趙盼兒之間,也是有暗暗較勁兒的成分在的,就像安陵容和甄嬛的較勁兒一樣。
可能和她倆之間多多少少站着一個顧千帆也沒關係,而是宋引章自負年輕貌美彈得一手好琵琶,如今又爆紅,她沒有配角心理的,她覺得【半遮面】這個團隊里,她也應該站在C位。
我寫這些當然不是替宋引章委屈,因為她的委屈,在我看來很沒有必要。
但我不能否認的是,宋引章就是覺得委屈了,關於這個電視劇里也有展現,因為她加場後彈那一首琵琶曲,趙盼兒和茶客都聽出不對勁,杜長風和池衙內還因為感同身受這種委屈,聽哭了。
反正就是各有各的委屈,最後,宋引章氣哄哄走了,趙盼兒也累了,說隨她便吧,人長大了,得允許她有自己的想法。
我理解不了的是,這是全劇寫女性友情寫得多麼細緻的一處情節啊,為什麼大家會罵成那樣啊。
甚至我覺得這是宋引章人設變得豐滿好看的地方,她和趙盼兒鬧矛盾,意味着她開始正視自己的意識了,雖然那種自我意識未必討觀眾喜歡,但是不可以嗎?
一個小女孩當她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獨立女性時,誰敢保證,她的每一種意識都是討人喜歡的?她又為什麼要迎合別人的喜歡?宋引章確實愚蠢和拎不清,還衝動任性,但有些路她自己不走,她改不了的。
成長必然是從內部的裂隙開始的,當她有縫合這種裂隙的能力時,她才真正完成了所謂自立這件事。
所以不僅宋引章需要這種裂隙,趙盼兒也需要。這是她們的友情的必然出路。
宋引章的離開,也會讓趙盼兒清醒一點,人,不可能什麼都能要到的,當你把很多熱情都給了男人後,就要承受一些友情,甚至事業的失去。我知道我們都喜歡看好朋友永遠在一起,可是現實就是,我們一邊擁有,一邊失去。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所以,宋引章和趙盼兒的決裂,是我覺得拍得很真實的一段。沒有這段決裂,沒有後來茶坊出事,趙盼兒也不完成她的成長,她同樣也意識不到,自己不知不覺已經千帆來千帆去,忘記了她來時的初心。
正是因為發生了這些決裂,才能有後來三娘對趙盼兒的點醒:你為什麼要為了一個顧千帆放棄,可是我們當初來東京的初心並不是他顧千帆啊。
我依然覺得《夢華錄》好看,但還是覺得沒必要罵宋引章,塑造一個女人的美好,不需要通過攻擊另一個女人來完成。
以及這種罵還會帶來另一種後果,當你罵的很厲害的時候,別人反過來也會用極高甚至完美的標準來要求你。可是完美這回事兒根本不存在,因此當一個女人不完美就是錯,便要挨罵的時候,女人的生存空間就會進一步縮小了。
不動不動就辱罵別人(在她沒違背道德沒犯法的情況下)不是為了保護誰,而恰恰是為了保護自己。
我們當初追《夢華錄》的初心,難道不是嚮往那種詩意的從容嗎?
作者:林宛央。公眾號:宛央女子。瀟灑派生活者,暢銷書作者,未來知名編劇。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灑的姑娘。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
註: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侵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770627494@qq.com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