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尬綜”如約而至。
去年,《50公里桃花塢》第一季,把“塢學”送上與“花學”肩並肩的地步。
雖然沒有暗潮洶涌勾心鬥角,但15個人創造出了30種尷尬名場面,多少稱得上一句“前無古人”。
而今年的《桃花塢》第二季不甘示弱。
沒了“必須要吃好”的蘇芒、“我不霸道”的張翰。
但“令人窒息”宋丹丹依然屹立不倒。
剛一開播,上熱搜的速度如同坐火箭——
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人群散去才知道誰是尬綜的話題頂梁柱。
前可充當七大姑八大姨,探究每個人的情感狀態,尬到別人恨不得咬斷舌頭。
後又領導派頭,不容異議地讓年輕人們搞歌舞團建。
媽味爹味倆都占,難怪能喜提“窒息”詞條。
這也不是她第一次在綜藝里翻車。
事實上,宋丹丹每上一次綜藝,風評就要更差一點。
天生招人煩?
派爺不這樣覺得。
來找找原因吧——
宋丹丹
#宋丹丹 讓人窒息#的話題下。
不少人都在吐槽她“又倚老賣老了”。
當了大半輩子的老戲骨、女演員天花板,用無數角色陪伴一代又一代觀眾長大。
結果年紀大了想上點綜藝休息一下,卻反倒把濾鏡砸得稀碎。
《桃花塢2》被熱議的片段有兩個。
第一個是她懟李雪琴。
節目設置了一個玩法,這群嘉賓需要靠幹活賺取“貢獻值”,也就是生活費。
這些貢獻值不是個人享有,多勞多得,而是統一存放。
這就意味着,無論你是勞累一天還是偷懶摸魚一天,你都能拿到平均的報酬。
但新人往往都覺得,自己需要多乾點活,能為集體多創造一些價值。
這就導致出現了扎堆“搶活乾”的現象。
誰跑得快誰幹活,搶到活的人累,沒搶到的人愧疚。
於是在經歷了第一天的混亂後,李雪琴提出了“分工”的建議。
作為上一季的“老塢民”,由她來提出這個建議再合適不過。
畢竟公平是一個團體合作的基礎。
但宋丹丹卻劍走偏鋒地揪住了一個字眼:
搶活。
並且直接打斷李雪琴的話,問她:
誰搶活了?你看見了?
李雪琴懵了。
難道你沒看見大家扎堆了?
這感覺怎麼說呢。
就好比領導徵集團隊意見,你提出來了,她卻認為你在針對別人,還要你當著所有人的面指出是誰。
謝謝,腳趾已經開始動工了。
她張口想解釋,又被宋丹丹截了話頭:
他幹得多是因為他願意,想幹活還能攔着嗎?
這不能叫“搶活”。
話里話外都在強化一個觀點:
搶活,是個貶義詞。
她還要更進一步推進尷尬氛圍:
-誰覺得自己搶活了,舉手。
這種情況下,真搶活乾的人也不願意舉手承認吧?
本來大家搶着幹活,是責任感驅使。
被她這樣懟了幾句,倒成了什麼強盜。
最後飯桌上鴉雀無聲,宋丹丹蓋棺定論:
雪琴,你不能自己編出一個矛盾。
編。
也就是說李雪琴是在沒事找事。
風暴中心的李雪琴,作為一個不願意頂撞長輩的小輩,只能打碎了牙齒和血吞,委屈到爆。
派爺看到不少人對這段對話大呼真實:
這不就是“中國式家長”嗎?
先曲解你的話,再逼着親戚朋友承認你有錯,最後給你定下一個“胡鬧”的罪名。
就沒把你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仿佛你的所有觀點都不具參考性,是小孩子瞎說話。
這的確算不上霸凌,卻讓你比被欺負還要無力。
而緊接其後的另一個名場面更是深化了這一點。
塢民們要商量一個促進關係的團體活動。
宋丹丹又開始搶話了。
什麼集體活動大家都能參與?
篝火晚會,表演節目。
這是去年第一季的項目,但老塢民們有不同意見。
汪蘇瀧和李雪琴都覺得累人且無聊。
而新人們也不約而同地對“晚會表演”面露排斥。
畢竟現在都2022年了,普通素人的團建日常都是“桌游卡牌劇本殺”。
他們做綜藝還要像個老年旅游團一樣唱歌跳舞?
武大靖為了緩解氣氛,提出了可以舉辦運動會,有新意,也能全員參與。
大家幾乎舉手全票通過。
然而宋丹丹又眉頭一皺,覺得局勢不妙。
要求大家重新投票,還環視一周,用眼神暗示辣目洋子和李雪琴別舉手。
半逼迫式地,讓通過了篝火晚會的提議。
大家的順從讓她嘗到了甜頭。
她又突發奇想,覺得大家表演不擅長的節目,會更有笑點。
於是開始了“點菜式”安排。
比如讓所有女生一起準備個女團舞。
又比如鋼琴家吳牧野唱歌和詩朗誦。
看幾乎沒人敢駁斥,宋丹丹更是興奮地給每個人都安排了任務。
前一刻還說不強製表演。
後一刻在王傳君拒絕上臺後,拉下臉直接點名。
逼到臉上後,王傳君也不裝了。
直接拒絕三連,並且爆髮式地表達了不滿。
一串話讓宋丹丹熄了火,也讓無數屏幕外的觀眾大呼過癮。
壓迫常有而反抗不常有。
這一刻,社恐們大家想起了被長輩、領導、學姐學長們支配的恐懼。
其實把事情攤開來看。
宋丹丹的所作所為稱不上“壞”。
她的目的始終一致,就是希望團體能夠相互幫助、彼此親密。
否定“搶活”,是不想把責任分得很清,讓大家生分。
堅持要一起表演節目,是希望大家能在合作中變得更加親密。
可能有人會疑問。
要求公平、明晰責任,怎麼就生分了?
不合作表演,也不意味着就是拒絕交流啊!
實際上,她對“團魂”的要求早就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就比如她會認為,上一季不夠親密主要是因為沒住大通鋪。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她的態度。
她之所以被人評價為“爹味女明星”,正是因為她說話總帶有一股強勢不容置喙的味道。
這並不是在《桃花塢》獨有。
《演員請就位》,她固執己見,和章子怡在節目上嗆聲。
章子怡忍不住翻白眼,但不願與前輩爭執,做了讓步。
宋丹丹大獲全勝,得意地大笑。
能爭論的地方,用輩分壓制。
爭不過地方,就用情緒逼得人家服輸。
《奇葩說》,她不認同辯手的觀點。
直接把“我不喜歡你,還不喜歡你爸”的話說出口。
人家講談話邏輯,她撒潑。
那誰能不服呢?
性格強勢,希望所有人都服從於她。
在這種處事態度下,哪怕目的再有益、再正義,都只會讓人覺得討厭至極。
但宋丹丹是天生就這麼強勢的嗎?
派爺倒是覺得,這種性格源自她的人生經驗。
提到在演藝上的成就,沒有人可以否認她的優秀。
有天賦、又努力、還抓得住機遇。
二十多歲的年紀,讓她演農婦她願意,讓她演老太太她也願意。
在小品舞臺上創造出了一個個經典形象。
另一邊,靠着《我愛我家》和《家有兒女》,宋丹丹也在電視劇領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幾十年的演藝經驗,說句攀上頂峰也不為過。
所以在《桃花塢1》里,她會揪着每一個人問:
你的代表作是什麼,你的成就是什麼?
在宋丹丹這一輩的成長環境里。
只有在某個領域做到頂尖,才會有資源、被邀請上節目。
同時,“位高權重”才意味着你有話語權。
這是她所習慣娛樂圈的潛規則:
你的成就能提升你的輩分。
輩分高了,便有了指導後輩的資格。
然而,這種思路放在專業能力上,還算有道理。
但她卻把這個習慣帶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強迫、截話成了習慣。
而說到這裡,她身上的問題也變得清晰。
無論是“中國式家長”,還是“爹味”。
我們對宋丹丹的形容實際上反應出了一種代際差異。
在部分老一輩的人眼裡,他們身為小有成就的長輩,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
不自覺就把自己放在了更高一層,試圖在方方面面指導年輕人。
與其說是幫助他們“少走彎路”,不如說是根本沒有平視他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她尬上熱搜也是件好事。
至少能讓“宋丹丹們”明白:
有成就、有作品, 的確有資格仰起頭走路。
但當你要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請低下頭,看着對方的眼睛。
這才是尊重。
這也是代溝的唯一解決辦法。
往期精彩內容▾
一個在看=【今天點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萬別隨便在文章下麵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