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棉帶
低頻環型變壓器
最近在豆瓣看到一個話題,關於#夏天的味道#。
2273條評論,搭建起不同輪廓的夏天。
“從梔子開始,到薑花,茉莉,再到夜來香…從青澀到醇厚,從透澈到迷亂。”也有人說,夏天的味道就像是加了風和陽光的薄荷氣泡水。氣泡順着杯壁快速上升,噗噗地彈跳着,剛好撞上曬得發燙的臉頰,好不愜意。對於實實在在的乾飯人來說,夏天的味道,離不開一個“酸”字。熱到靈魂出竅的暑天,總要靠那抹酸,將跑路的胃口拉扯回來。在中國人心目中,酸是五味之首:酸甜苦辣咸。
中國地域廣大,飲食各異,唯獨對酸,從北自南都能欣然接受。
北方有酸醋、酸菜、酸飯,以及草原民族須臾不可離的酸奶。
而到了南方,更是酸得豐富多彩,閩粵有梅子酸、貴州有毛辣酸、廣西有菠蘿酸、雲南有酸角酸,都是酸中精粹。
中餐調味中,酸還是一個極其特殊的角色,可與各種味道複合,酸甜、酸辣、咸酸,均可成美味。今天再教大家一道,聽名字就已經口舌生津的——酸湯水晶滑肉。

秘訣就是,將肉切片後裹粉,再用擀麵杖輕輕敲打,等到內里的筋膜纖維全然斷開,肉片就如薄紙般舒張開來,入鍋一煮,肉片嫩滑無渣!這道菜,細究起來,算得上是人們在物質匱乏年代的智慧結晶。一小塊肉,切片裹粉再經敲打,體積膨脹了一倍,再加入蔬菜就能煮出一大鍋,全家人都吃得盡興。肉你們選用裡脊即可,粉最好是紅薯澱粉(紅苕芡粉),粘連性更好,不易散糊。無需掛得太厚,薄薄一層就好,柔嫩Q彈之餘,還不失輕盈。和餐館裡人氣頗高的黃酸湯一結合,肉片被暈染上誘人的黃色,入口酸香過癮,是能讓人幹掉三碗飯的節奏。
預判到大家夏天不想在廚房蒸桑拿,這回兒,我還用上了懶人作弊料包。
現成的黃酸湯料包加水一煮開,食材丟進去汆燙幾下,便能吸飽湯底的酸香、爽辣。裡脊肉300g 杏鮑菇80g 萵筍70g 蒜瓣3顆1大勺 薑片5片 小米辣1個 檸檬半個 熟芝麻1小勺 香菜1根 食用油2大勺 紅薯澱粉3大勺 金湯料包1個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1.裡脊肉切成2-3mm薄片,裹上紅薯澱粉捶打成薄片後,抖掉多餘澱粉3.起鍋加入1大勺食用油燒至四成熱,煸香蒜片、姜絲,倒入酸湯調味料包翻炒幾下,加入350ml熱水4.湯底沸騰後,加入杏鮑菇、萵筍片煮2分鐘,煮至斷生撈出5.酸湯再次沸騰,逐片放入水晶滑肉,先別攪動防止渾濁,定型後可翻動,煮1分鐘起鍋撈出6.按照碗底放蔬菜,肉片在上的順序碼好焯熟的食材,再點綴上檸檬片、香菜、小米辣、熟芝麻,最後淋上酸湯,即可食用一汪金湯傾註而下,橙黃里透着艷紅,還擁着幾簇青綠,光是視覺便張力十足。不加掩飾的酸香迎面而來,深吸一口氣,舌尖兩側就開始泛起口水來。肉片輕薄一片,卻掛滿了湯汁,嫩到舌尖還未做出反應,就滋溜一下進了喉嚨,留下滿嘴的酸辣回甘。說實話,酸湯味型我在家做得少,還是出去餐館吃得多。主要原因是費事,光用豬骨弔高湯這步就要好幾個小時,再加上調配酸辣香料,平衡味型也頗有難度。不過,好在這兩年市面上出了很多快手料包,給我們下廚省了不少事。對比過不少同類型酸湯之後,這一款我心目中的No.1,牆裂安利給你們👆:調味地道(21年經驗的大廚研發團隊,迭代了七八版才定下這個味道);
我入嘴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鮮得很自然,酸辣度也平衡得非常好,適口度很高,還有點淡淡回甜。關鍵是真的省心,只需兩步(加水、加食材),5分鐘即可搞定一鍋酸香鮮醇。你們亦可以舉一反三!除了今天的水晶肉,剩下的酸湯我還做了道炒雜菜,也是十足美味。因為工廠就在廣州,兩周前我還特意去他們的研發室實地考察了一番,試喝了不少它家的高湯和酸湯,才敢篤定要推薦給你們。

(偷拍了幾張研發室)

(發酵好的番茄)

(大廚給我們現場做的酸湯魚)
其實說到仟味,餐飲圈的人都很熟悉,它是做高湯起家,過去21年都是專供給各餐飲店。很多我們耳熟能詳、排隊去吃的餐飲名店、網紅店,用的都是它家高湯。(鑒於保密條款具體品牌就不一一列數了)
直到去年才開始涉獵C端產品,推出了旗下子品牌——仟味神廚,算是厚積薄發的新品牌了。

(滿牆的產品展示)
也是因為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和先進的工廠生產線做支撐,它家的酸湯還市面首創,用植物乳桿菌發酵工藝製作。
什麼意思呢?就是它家的酸湯中含有豐富的益生元,可以為我們的腸道有益菌提供營養,讓我們的腸道更加健康。
所以擔心吃多酸辣傷腸胃的小伙伴可以放心了,這款酸湯不僅不傷,還對我們的腸胃健康有益。
(註意不是益生菌,益生菌高溫之後會喪失活性,它添加的是益生元)這款帶益生元的酸湯是它家今年6月才剛上市的新款,在菜菜家全網首發。你們不僅是第一批嘗鮮的,自然還給你們拿到了全平臺最低價,3包規格首發7天內,只賣26.8,6包更划算僅售46.8,建議你們買6包的最划算(可以常溫保存的)。平時除了可以拿來做酸湯肥牛、酸湯肉片,還能煮粉煮面,打酸湯火鍋,或者像我一樣炒雜菜,是拯救夏日胃口的神器。戳下圖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