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盡碎!
提到“高中生”,大家會聯想到什麼呢?
朝氣蓬勃的青春,單純懵懂的愛情,以及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但你敢相信嗎?同樣是青澀的年紀,一些高中生已經為人父為人母。
最近一檔真人秀節目《長輩們不瞭解的高中生媽爸》中,邀請了未成年媽媽(按照韓國年齡算法,20歲成年)與觀眾分享自己的育兒故事。
有在高三時期靠着肥大運動服,瞞着同學們生下了寶寶的;
還有帶着18歲男友,在節目中直播生產的19歲少女;
有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成為“單親媽媽”的;
更有早在20歲就按下人生加速鍵,提前完成二胎指標的……
高中生輟學,未成年懷孕,未婚生子……
她姐不懂,但她姐大受震撼。
這到底怎麼回事?
她們又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幾個未成年的孩子,真能承擔起呵護新生命的重任嗎?
讓我們帶着這幾個問題,一起走進她們的故事。(友情提示:有高血壓的朋友們慎看)
她們為什麼會選擇成為媽媽?
她姐本以為:這些未成年媽媽都是“戀愛腦”,情到深處、難捨難分,所以才早早地決定進入家庭生活。
實則不然:節目中5位未成年媽媽,有3位在懷孕之前已經分手了。
其中,女2李露西婭,在發現男友試圖不讓她上學,並控制她的生活後,清醒轉身,回歸校園,追逐自己的人生。
可分手後沒多久,她突然發現自己懷孕了,手足無措的她決定先聯繫前男友商量對策。
此時,極具戲劇化的事情發生了——
朋友告訴她,前男友在送外賣時發生車禍,意外去世了。
心一軟,便決定留下和前男友的孩子。
她姐:???本來前男友就不是一個適合的伴侶,為什麼還要生下他的孩子???
更讓她姐鬱悶的是,李露西婭所謂“充足”的避孕措施是
救命!什麼天註定的姻緣,這根本是一個因極度無知造成的失誤!
節目中所有的未成年媽媽,幾乎都是如此:
因為性知識匱乏,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接受了意外懷孕的現實。
她們的第一反應,是不知所措;
而後害怕涌上心頭,戰戰兢兢、東躲西藏,錯過了最佳處理時間。
她姐在《庭審紀實》中看過一個真實的案例:
16歲的高一女生,和17歲的高二男生,發生了關係後,女生意外懷孕了。
女生讀的是寄宿學校,等到家裡人發現她懷孕時,已經過了引產期,一切都來不及了。
為了生孩子,兩個優等生失去了正常的學業,甚至都沒有參加高考,人生軌跡就此改變。
可悲,可嘆!
懷孕了,然後呢?
高中還未結束,就早早地為人妻、為人母,究竟意味着什麼?
重重關卡。
第一關便是——活下來。
由於自身身體還未發育成熟,生理各項指標都沒有達到生育的標準;
15~19 歲的少女,在懷孕或分娩期間死亡的可能性,是 20 歲以上女性的兩倍,而 15 歲以下的青少年死亡的可能性是其五倍。(來源:丁香醫生《都是16歲,你背書包上學,她懷着孕待產》)
一時衝動,可能就要搭上唯一一次的生命。
節目中直播生育的女3書賢,因為無法取得法定監護人的簽名,只得強忍下35個小時的陣痛,依靠意志力完成生產。
如果稍有差池,他們將面對什麼?
充斥着手術室的痛苦呻吟,呼吸減弱的生命,和醫生、男友無奈的嘆息?我們不敢想象。
幸運的是,並無意外發生。
但過了鬼門關,下一關便是——殘酷又現實的生活。
在別人談論夢想、追逐未來的時候,她們所有的精力都只能放在孩子身上;
因為沒有接受更高的教育,只能尋找各種兼職,以維持生計;
單親媽媽們的情況,更為困難,一邊要照顧孩子,一邊又要為生活奔波,身心備受折磨。
高中時期為何珍貴、不可替代?因為此時的我們,離未來僅有一步之遙。
往前一步,是大學學府的錄取通知書,是更廣闊的書香世界;
往後一步,則可能是更加坎坷的道路,是社會對赤手空拳者的錘煉。
對這些輟學生子的未成年們來說,一旦坐上了螺旋向下的滑梯,便沒有緩衝、沒有退路。
往後的生活,TA們只能為自己的衝動買單,一步步被生活推着走。
不合格的父母
從高中生,到父母,這身份的轉變,談何容易。
孩子出生之後,女2李露西婭獨自帶着他生活。
22個月孩子的餐食,是解凍後的速食食品,毫無營養可言;
兩人生活的家裡,堆滿了燒酒瓶、未洗的碗筷、吃剩下的食物,樣樣都容易滋生細菌。
讓孩子在這樣的條件中成長,任誰看了都會擔心。
但缺失生活技能還不是最致命的,更讓她姐窒息的是——
節目中,不止一位未成年媽媽有情緒、心理上的問題。
單親媽媽女1金智雨,被朋友爆出抑鬱症加劇,經常借酒消愁;
把一個未滿周歲的嬰兒丟在漆黑的出租屋裡,不管不顧。
女3書賢,在和對象鬧矛盾時情緒上頭,行為直接失控;
對着孩子潑水,甚至拿刀威脅。
難以自控的情緒、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將她們自己和家人、孩子,都置於危險之地。
十七八歲的年紀,不成熟的心智,意外的懷孕;
這些都意味着,她們無法審視所處的兩性關係是否健康,更無法想象未來將會面對什麼。
當劇情向自己不希望的方向發展時,她們也就走向了失控。
借酒消愁的女1金智雨,曾相信男友是自己的“拯救者”,並將孩子看作“生”的希望;
可她沒想到的是,深夜醉酒找來的男友,對她拳腳交加;
一個沒有生活能力的嬰兒,不僅無法治愈她,反而加劇了她的負擔。
最終,孩子在當地的兒童保護機構,度過了自己的一歲生日。
孩子的媽媽,卻還沒弄清楚之後該怎麼做。
女3書賢也曾在備孕時,憧憬過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
可在生育之後,情況卻急轉直下。
身體的變化、育兒的壓力、婚內的爭吵,像一張越織越大的網,壓在她的頭頂上,叫她喘不過氣來。
幻想中的“幸福生活”圖景被打破,現實中的兩人,面紅耳赤地爭奪着孩子的撫養權。
而剛出生的嬰兒,就此被宣判了命運——
爸爸,媽媽,他只能見到一個。(男方禁止女方探視)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輕率地將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呢?
無辜的孩子又做錯了什麼?他們又該如何為父母的“錯誤”買單?
生活不像過家家,能夠隨心所欲,不顧後果。
從決定哺育一個新生命開始,人生就與孩子深度綁定了,沒人能輕易地瀟灑轉身。
養育,不等於生理意義上的喂養,更需要精神層面的教育、情感層面的呵護。
生而不養,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未成年生子,不是個例
大家還記得嗎?
2018年,央視曾經曝光過一批“早孕網紅”——
14、15歲的女孩,在社交平臺上扎堆“曬娃”;
甚至放出“全網最小二胎媽媽”的噱頭,暗暗攀比誰生得更多、生得更早。
近兩年,依舊有“未成年媽媽”在網上肆意地分享着自己的經歷;
知乎上諸如“未成年未婚先孕該怎麼辦?”類的問題,一個接一個……
其實在她姐寫這篇文章之前,根本沒想到:
原來,“未成年媽媽”並不是節目中的個例。
《2015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95後“第一次”的平均年齡為17.71歲,未成年。
2020年,《柳葉刀》做了一項調研,結果顯示中國未成年少女生育率為9.2‰;
也就是說,在我們不知道的角落裡,有83萬未成年,已經早早輟學,成為人母。
來源:《00後們,為什麼着急生孩子?柳葉刀研究:中國青少年生育率反彈》
也許此刻,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裡,就有花季少女卸下了書包,挺起了肚子;稚氣未脫的男孩,輟學扎進體力工作中,以養家糊口……
我們拿什麼拯救TA們?我們該如何阻止悲劇的發生?
張桂梅校長早給出了答案:教育。
在創立華坪女高之前,張桂梅發現自己任教的中學里,有很多女生中途輟學。
她不懂,她跑進深山一問究竟,這才明白——
她們已經被定下婚事,準備出嫁了。
無數十幾歲的女孩,還沒看過廣闊的世界,未來便已早早得見。
張桂梅不甘心,她想盡一切辦法,鐵了心帶這些女孩們回去讀書。
於是,一屆又一屆女孩們,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今天,她姐想說的是,除了要教育女性:我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們更要向更多男孩、女孩們普及性教育:性意味着什麼?生育會帶來什麼?
而在這堂性教育課程中,父母應該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守護解放西3》中,有一位媽媽帶着女兒來到警局——12歲的女兒,酒後與人發生了關係,意外懷孕了。
每一個字眼,都讓人眉頭緊皺。
更讓人窒息的是,這位12歲的女孩聲稱,自己是自願與陌生男子發生關係的;
而她的媽媽之所以報警,也是因為:不報警醫院不做人流。
當節目組為案件忙前忙後時,這位母親仿佛已經翻篇,一句“上班沒時間”,便草草掛斷電話。
瞭解情況後才知道:女孩從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父母忙於工作,疏於溝通。
還未啟蒙的孩子,自然不懂“性”為何物,又怎麼談自我保護?
無數血淋淋的例子,正在敲響警鐘:
普及性教育,刻不容緩!
不要再讓無知釀成悲劇,讓衝動毀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