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在線 一個時代的生命健康與生活方式
319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提起毒品我們都唯恐避之不及,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各種新型毒品經過喬裝打扮讓人防不勝防。近期,廣州海關就在郵遞渠道查獲多起偽裝成餅干、巧克力等零食的新型毒品。
日前,廣州海關在郵遞渠道查獲俗稱為“0號膠囊”的新型毒品二甲基色胺共計1.39千克。該批毒品偽裝成巧克力,外包裝、形態與普通盒裝巧克力無異,CT機、X光機成像與普通物品基本一致,包裝盒上還清晰標註了生產日期、品牌等相關信息。但經海關關員仔細比對後發現,同樣包裝的巧克力每盒看似規格相同,但實際重量卻並不一樣,且單顆巧克力用鋁箔紙包裝的手法較為粗糙,存在偽裝痕跡。後經取樣送實驗室檢測,確認郵件中8盒巧克力均摻雜有新型毒品二甲基色胺成分,總重1.39千克。 新型毒品外觀形態變化多樣,夾藏夾帶手法不斷翻新,並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形態與普通商品接近等特點。與大麻、冰毒散髮刺鼻性氣味,海洛因粉末狀形態等顯著特點相比,新型毒品的隱秘性更強,但終究逃不過海關關員的火眼金睛。今年年初,一架來自北美洲的航班剛剛降落廣州,機上的郵件便被立即運往廣東省航空郵件處理中心,每天大批的進出境國際郵件,在這裡接受海關監管。當天上午,廣州海關所屬郵局海關關員在對一批進境郵件進行監管時,發現一件申報品名為“糖果零食”的郵件X光機機檢圖像異常,圖像顯示郵件內僅有2包袋裝小型塊狀物品,郵件的申報價格也僅為百餘元人民幣。花費高昂的國際運費,“不遠萬里”寄來數量如此少的糖果,顯然不合常理。現場關員果斷對郵件進行開拆查驗,發現郵件內為2包袋裝糖果,袋內裝有顏色形狀各異的“軟糖”,看似與正常糖果無異,但包裝袋存在明顯開封後重新封裝的痕跡。關員隨即使用毒品試劑板對“軟糖”進行化驗判別,結果顯示呈大麻陽性反應。與此同時,該關還查獲一批以同樣手法偽裝進境的大麻軟糖等零食,重1003克。此外,該關今年在郵遞渠道還截獲一批含四氫大麻酚(THC)的大麻二酚(CBD)膠囊、大麻花等大麻製品。 近年來境外大麻糖果、餅干、電子煙等,大麻衍生製品層出不窮。一些不法分子企圖將大麻軟糖更換包裝,逃避海關監管走私進境。這些大麻軟糖外形,氣味與正常糖果無異,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和誘導性。“近期截獲的毒品形態結構本身具有極強的迷惑性,一些毒品被偽裝成食品、日用品,給海關查毒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廣州海關所屬廣州郵局海關郵遞物品監管科副科長甘慧說,“我們利用智能審圖助力關員秒速識別過機圖像,結合申報信息甄別可疑郵件,提升現場查緝、識別等實戰能力。” 今年以來,廣州海關持續重拳打擊郵遞渠道毒品走私犯罪活動,在郵遞渠道查獲毒品及精神藥品49起,共計繳獲各類毒品及精神藥品7.4千克。 江蘇連雲港警方新近破獲一起借助境外聊天軟件和虛擬貨幣販賣“郵票”毒品案,這種毒品幾微克就足以讓人產生幻覺。近日,連雲港市連雲區人民檢察院已對此案提起公訴,案件目前正在審理中。據連雲港市人民檢察院提供的信息,今年2月,連雲港市連雲區郵政管理局收到一封因收件人地址不詳而被退回的信件。郵局工作人員將信件放在陽光下照射,發現信封內有一張張小郵票似的東西,懷疑是新型毒品“郵票”,隨即向公安機關報案。連雲港市人民檢察院一名檢察官正在展示和講解毒品“郵票”與正規郵票的區別。(連雲港市人民檢察院供圖)公安機關鑒定確認,信封內郵票樣紙片上含有麥角二乙胺成分,是一種新型毒品。依據信件上的信息,連雲港警方順藤摸瓜,很快將嫌疑人王某抓獲。據王某交代,2021年12月,他借助翻牆軟件登錄國外專門銷售“郵票”毒品的網站,購買了200張毒品“郵票”,通過國際快遞郵寄到國內,再加價分銷給他人。嫌疑人王某借助境外聊天軟件,組建聊天群進行販毒,並以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進行支付。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喜歡,就給我一個“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