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和學生搶一作 這個皮已經扯了 80 年

文化
百科
健康
時尚
美食
樂活
旅行
幽默
情感
體娛
美體
民生
財富
科技
創業
汽車
樓市
職場
教育
學術
企業
區塊鏈
其他
發佈時間:
免費註冊
師生間的「一作之爭」自古以來一直算是科研圈的千古難題,大到科學大家小到你我身邊,論文署名的紛爭從未消停過。

1952 年,著名微生物學家賽爾曼 · A · 瓦克斯曼(Selman Abraham Waksman)因鏈黴素的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實際上,鏈黴素是由其學生阿爾伯特 · 薩茲(Albert Schatz)分離出來的。

儘管薩茲博士起訴羅格斯大學和瓦克斯曼後贏得了官司,羅格斯大學發佈聲明,承認薩茲是鏈霉素的共同發現者。但他也再難立足學術界。

他申請了 50 多所大學的教職,沒有一所願意接納他。直到 1990 年導師瓦克斯曼去世後,羅格斯大學才呼籲為薩茲恢複名譽。此時,距離鏈黴素發現已經過去 50 周年。

80 多年過去,這樣的情況並沒有變得更好,甚至在畸形的科研評價體系的加持下,愈演愈烈。以至於現如今在某些招聘公告中,已經將這種本見不得光的潛規則默認為常態。

光纖網路工程https://www.xinseohelper.com/170922-03/20220621195654/image_0.jpg伤口敷料
圖片來源:某招聘網站

而不知如何應對,甚至無處申訴的學生們只能在網絡平臺提出自己無法解決的困境。

高級豪華日式餐盒https://www.xinseohelper.com/170922-03/20220621195654/image_1.jpg
知乎截圖


誰的貢獻更大?

如何確定作者貢獻和署名順序呢?

中科院趙國屏院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曾組織 15 個單位、53 名科研人員共同完成 2004 年發佈在 Science 上的《中國流行期間 SARS 冠狀病毒的分子進化》。

「一般來說,這個規範是很明瞭的:署名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應該是論文中數據形成的主要貢獻者。」趙國屏說,「我研究生導師的規矩是,第一作者必須要完成論文最初草稿的寫作。如果有共同第一作者,這個起草論文的第一作者往往也就成了所謂的『第一作者』。」同時,「通訊作者就是要對論文全面負責,讀者有什麼問題,首先要找的就是通訊作者。

這當然是最理想不過的情況。但現實是師生間曖昧不清的貢獻度問題,往往將論文署名問題推入了學術的名利場。

2017 年,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碩士劉毅狀告導師李嘯,稱後者在期刊論文上搶占本屬於自己的第一作者位置。

劉毅認為論文的主要貢獻來源於自己,實驗模型的設計和實施,數據都是自己做出來的,自己應該被署名第一作者,而實際上他被署名第二作者;

李嘯方面則認為劉毅的貢獻在於實驗部分;李嘯負責論文的大部分內容,並且參與了文中心論點的提煉和實驗設計。論文的署名順序是討論決定,劉毅當時並未對署名順序提出異議。

2018 年 5 月,法院一審判決:原告的貢獻已得以體現,一審敗訴後,劉毅不服,提起上訴。2018 年 12 月 17 日,此案二審開庭,當庭未宣判。

https://www.xinseohelper.com/170922-03/20220621195654/image_2.jpg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導師認為自己提供了最寶貴的想法和支撐實驗完成的資金,得利理所應當,學生忽略了平臺的重要性,被質疑實屬太委屈;

學生認為自己辛辛苦苦,真正動手一磚一瓦構建起來,到頭來卻要白白拱手送人,更是義憤填膺。

這似乎是大部分論文署名之爭中站在對立面的師生縮影。

這道題有沒有解法呢?也有:

南京林業大學化工學院博導林中祥曾表示,他認為「導師給出方向,實驗室內相互幫助,讓研究生從不會做科研學會做科研,實現了導師的 idea,完成課題任務,學術貢獻併發表論文署名的標準應該是:學生第一作者,導師通訊作者。

2011 年的一份研究曾經對師生合著論文中的署名問題進行了探討。其中也指出,師生雙方共同署名的論文本是一種雙贏——一方面研究生拉導師的大旗作虎皮可以使文章順利發表,研究生也可提高業界知名度,而導師在論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也是對後輩的提攜,同時也可應付科研業績方面的考核。


從學術圈到名利場

本是雙贏的事怎麼會頻頻鬧到對簿公堂呢?

從知乎一位匿名答主的答案中我們可窺見一二,他內心裡也並不認可自己做一作,學生做二作的形式,但卻不得不為之是因為學校的考評只認一作

https://www.xinseohelper.com/170922-03/20220621195654/image_3.jpg
圖片來源:知乎

林中祥教授也曾表示,自己十多年來每年都參加院校的職稱投票,而不管是升副教授還是教授,只看報職稱人的「第一作者」論文,「不管是第二作者還是通訊作者論文,在評職稱材料簡表中是出不來的。」

在歐美國家,通訊作者所承擔的責任往往大於其獲得的收益。在國內具體的招聘或評審中,均承認並強調第一作者的地位,通訊作者的地位則不是固定的。

比如研究中心、高校課題組的研究型崗位的招聘條件普遍要求為第一作者,明確要求通訊作者的不多。如大部分高校課題組、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等科研機構的招聘條件均為「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

https://www.xinseohelper.com/170922-03/20220621195654/image_4.jpg
圖片來源:某三甲醫院人才招聘

如此一來,無數的導師前要掌舵整個課題組的發展態勢,後要面對繁重的考核任務,這種時候撕破臉和學生們搶幾個現成的一作,不就是最輕鬆的刷資歷方式嗎?

「這種評價體系,怎麼鼓勵協同合作?」 中國科學院李家洋院士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到。

顯然,若不消弭這樣的對立,歷史便註定會一次又一次地重演。導師和學生,如同一長一幼兩隻困在迷宮裡的小鼠,廝殺着、搶奪着沿途一點點奶酪,卻又只能沿着規劃好的路線,向迷宮深處你追我趕,漸行漸遠。


怎麼辦?

相關部門的確有在致力於解決這一問題。

2018 年中科院發佈《關於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首要兩條提醒就是:「論文署名不完整或者夾帶署名」和「論文署名排序不當」。

https://www.xinseohelper.com/170922-03/20220621195654/image_5.jpg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官網

隨後在 2022 年 2 月,中科院發佈的《關於規範學術論著署名問題負面行為清單的通知》中,對於「不規範屬名」問題表態:零容忍其中第七條提到:

2022 年 1 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佈的《關於 2022 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中也提到一個重大變化——在填寫論文等研究成果時,根據論文發表時的真實情況規範列出所有作者署名,不再標註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https://www.xinseohelper.com/170922-03/20220621195654/image_6.jpg
圖片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

這些措施能帶來積極的改變嗎?具體效果尚未顯現,但至少我們希望如此。

但是無論如何,學術的初心都要應該維護那美好的品質;尊重學術誠信,尊重公平底線,尊重每一位科研人的付出,才是讓科研高速健康發展的唯一前

策劃:Lnysay

參考文獻:

1.《再八卦—導師與研究生的「學術股份」》,林中祥,科學網,2013

2.師生合著論文中的署名規範問題研究[D]. 王銀花,華東師範大學, 2011

3.《論文被署名第二作者,中科院碩士將導師告上法庭》,生物學霸,2019

4.《變化!不再標註第一作者&通訊作者》,高績,2022

5.《關於 2022 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22

6.《關於規範學術論著署名問題負面行為清單的通知》,中科院,2022

7.《關於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中科院,2018

8.《一篇科學論文 53 位作者,如何署名?》,科學網,2018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生物學霸(ID:ShengWuXueBa)。生物學霸是丁香園旗下科研資訊平臺,生醫領域頭部大號。最新科研資訊 + 滿滿科研乾貨,歡迎關註!


https://www.xinseohelper.com/170922-03/20220621195654/image_7.jpg
我要詢價

相關內容

分類一覽

文化
百科
健康
時尚
美食
樂活
旅行
幽默
情感
體娛
美體
民生
財富
科技
創業
汽車
樓市
職場
教育
學術
企業
區塊鏈
其他

網網相連

韓國風彩色冒險系列
寶山企業行
區塊鏈
祥業興業有限公司
華駿通商貿易有限公司
普德家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