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中暑分兩類
在炎熱的夏季或初秋,高溫、高濕、強熱輻射天氣可造成人體的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出現一系列生理功能改變,一旦機體無法適應,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亂,則可能造成體溫異常升高,從而導致中暑。
中暑依照癥狀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當高溫環境下,出現了頭暈噁心、胸悶氣短、口渴出汗、全身無力時,短暫休息後可自行緩解。
輕度中暑:除以上癥狀外,體溫在38℃以上,心慌氣短,大汗淋漓,手腳冰涼,充分休息後也是可以恢復正常的。
重度中暑:也就是大家聽說的熱射病,體溫高達40℃以上,全身抽搐,不省人事,一經發現,須立即就醫或撥打急救電話。高溫作業人員和體質虛弱人員應特別註意防暑降溫。
什麼人中暑的風險最大?
老年人、嬰幼兒、兒童、肥胖者、久坐人群及孕婦最易中暑。
同時應註意,在高溫天氣里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體育運動,即使是健康的年輕人也可能發生高溫中暑。
預防中暑遵循
“三要三不要”原則
預防中暑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則。
首先,要多喝水。在高溫天氣,不論是否運動,都應增加液體的攝入。如果需要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的,至少每小時喝2-4杯涼水(500-1000ml)。
對於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員,由於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過飲用鹽開水或含有鉀、鎂等微量元素的運動型飲料補充鹽分和礦物質,飲料含鹽量以0.15%-0.2%為宜。
其次,要清淡飲食、充足休息。高溫天氣下,飲食應儘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睡覺時避免電風扇或空調直吹。
最後,高溫天氣里要儘量在室內活動。在室內可通過空調、電扇降溫。當室內溫度高於35度,應考慮使用空調,合理設置空調溫度,並註意適時開窗通風。
預防中暑不要做以下三件事:
第一,不要飲用含酒精或高糖飲料,冷凍飲料也應儘量避免,以免造成胃部痙攣。
第二,儘量不要在高溫時段外出。室外活動最好避開正午時分,將時間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盡可能多在背陰處活動或休息。
戶外工作要註意排班調息。着裝方面,應當儘量選擇輕薄、寬鬆及淺色的服裝,佩戴寬檐遮陽帽及太陽鏡。外出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物,如藿香正氣丸、風油精等。
第三,不要忽略身體狀況。如發現自己或周圍人有中暑癥狀,應立即停止活動,轉移至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小口慢飲;解開領口扣子、領帶等,保持周圍通風,塗抹或服用解暑藥物。休息後若不好轉,應及時就醫,以免病情加重。
值得註意的是,對老、幼、孕婦以及患有慢性基礎病等一些容易受高溫天氣影響的特殊人群,應加強看護。
來源 :中心應急辦,人民網健康
相約健康 期待您的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