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 知乎官方訂閱號,每日精選知乎熱門、有趣內容
31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點擊上方卡片關註👆
如果說在蔬菜界有誰的口碑能像香菜一樣兩極分化,那一定要提名苦瓜。
香菜作為一種調味料,不愛吃還可以不放或者挑出來,可是苦瓜不行!
每日一問:苦瓜為什麼還沒有被大自然淘汰!
苦瓜這個物種為什麼沒有被大自然淘汰?
平時炒菜用的是「未成年」苦瓜,它在成熟之後是甜的。
其生存策略就是在未熟時請你不要吃它,等成熟後再吃,有利於種子傳播。
動物們進化出苦澀味覺來識別一些有毒物質(生物鹼、重金屬鹽等),未成熟的苦瓜就是冒充了毒物的味道,避免被提前吃掉,卻被萬惡的吃貨(劃掉)人類識破了……
(成熟的苦瓜↓↓↓)
針織下擺
這就是炒菜用的大苦瓜,不是金鈴子!
糾結小苦瓜(金鈴子/癩葡萄)和大苦瓜是不是同一個東西的同學,這次看你們還說啥- -

黃色的皮,會自動裂開,露出鮮紅色的籽。
皮不吃,籽甜絲絲滑溜溜的,很好吃。
皮的味道不重要,反正是自動裂開的,動物們不需要啃皮也能吃到籽。
順便再提一句,提問者對辣椒的理解是錯誤的。
「辣椒能讓人分泌內啡肽而感到爽」——這並不是辣椒的本意,它不是為了讓人爽而存在的。
辣椒本來的生存策略是只讓鳥類吃,不讓哺乳動物吃,鳥類是感受不到辣椒素的,故而不怕辣。
這樣顯然更有利於傳播,因為哺乳動物往往會把籽嚼碎,而鳥類沒有牙,不會破壞種子,而且鳥類飛行的活動範圍也比哺乳動物大的多。
這跟苦瓜是同樣的悲哀,苦瓜在未成熟前不想讓你吃,所以是苦的,辣椒也不想讓你吃,所以是辣的,沒想到這群長腿猴子百無禁忌,見啥吃啥……
之前貼的圖是小苦瓜,總有人說是癩瓜/癩葡萄/金鈴子,不是苦瓜……
都是葫蘆科·苦瓜屬·苦瓜種,是同一個物種,只是培養方式不同導致形態差異,西瓜之間的差異更大吧,也沒見誰說小西瓜不是西瓜啊。
小苦瓜(金鈴子/癩葡萄)的圖片↓↓↓


統一回答「為什麼不等苦瓜長熟了再吃」:
1.難以掌握採摘時機,熟過頭了會炸開,不適合大規模種植。
2.難以保存和運輸,很多將炸沒炸的也是一碰就裂,不適合大規模市場化。
3.可食用部分太少,只有紅色的種皮,還不能把它單獨摘出來儲存。
一般能吃到的,只有半觀賞性質的小苦瓜(金鈴子)熟了順便吃了,以及大苦瓜用來留種的順便多留幾個。所以市面上很少見,有的話也比較貴,不划算。
知道真相的朋友不要傷心,其實我們吃的很多蔬果都是「幼年版」的。
很多果實在未成熟時是青綠色,成熟後會變成紅/橙/黃色,如果是在青綠色時就給吃掉了果實,很可能就是「幼年」期的,比如黃瓜、苦瓜。
而有些植物在「幼年」期會將養分貯存在根、莖、葉中,以備發育之需,比如蘿蔔、土豆、白菜等等。
然而我們看上的就是這些養分貯存器,所以沒等發育成年就把它們吃掉了……
下圖是「成年」的白菜↓↓↓註意,不是油菜,只是長的像而已。

(前面是白菜,後面葉子深一些的是雞毛菜)
題圖來源:《楚喬傳》
編輯:漂亮燈神
志願填報
是人生一次沒有標準答案的選擇
好在知乎的這群「過來人」
可以用自己的真實經驗幫你找到答案
從這一次,到每一次
知乎想陪伴你們答好人生更多的開卷題
填好志願,先上知乎
更多乾貨內容就在下圖
↓↓↓

知乎日報 知乎官方訂閱號,每日精選知乎熱門、有趣內容
31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本文內容來自「知乎」
點擊上方卡片關註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