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百科/
遍體鱗傷 一艘可帶8枚巡航導彈的俄戰艦 在伏爾加河上被運回家
-
文化
-
百科
-
健康
-
時尚
-
美食
-
樂活
-
旅行
-
幽默
-
情感
-
體娛
-
美體
-
民生
-
財富
-
科技
-
創業
-
汽車
-
樓市
-
職場
-
教育
-
學術
-
企業
-
區塊鏈
-
其他
發佈時間:
戰爭打響以來,俄羅斯從陸地到天空再到海洋,向烏克蘭發起了進攻。戰事進入相持階段,為了打擊烏克蘭縱深目標,俄羅斯時不時使用戰艦、潛艇從黑海發射“口徑”巡航導彈發動襲擊,而1艘曾參與此類任務的“小型導彈艦”,日前在伏爾加河上被髮現,疑似被擊傷。社交媒體近2天流傳的照片顯示,1艘俄羅斯海軍的21631型“暴徒M”級小型導彈艦,在伏爾加河畔上由一艘拖船駝運,疑似正在返回母港。“暴徒M”級是一種900噸級,噸位比056輕型護衛艦還小的戰艦,但卻可以使用8單元UKSK垂髮系統,發射“口徑-NK”巡航導彈,襲擊1500公里甚至更遠的縱深目標,此前,俄羅斯國防部和社交媒體上多次披露,“暴徒M”時不時齊射8枚“口徑”導彈,打擊烏軍重要戰略目標。
圖片:暴徒M級有8單元垂髮,可發射“口徑”、“縞瑪瑙”、“鋯石”等多種導彈不過,這艘“暴徒M”級卻有點異常。它是被一艘拖船拖運着而不是自主航行在伏爾加河上,艦身一側也有明顯多處“擦傷”,像是被很多的碎片擊中了一樣,它主桅上的球形雷達罩也不見所蹤,這裡原本安裝着5P-26M1(也叫MR-352M1)“Pozitiv-M1”(西方稱“十字罩”)二坐標海空搜索雷達,是整艘戰艦的“眼睛”。
外界普遍推測,這艘“暴徒M”可能是被烏克蘭發射的導彈擊傷了,但受傷並不嚴重。從圖片來看,它的船體保持完整,主要的武器系統保持完整,特別是尾部的AK-630M-2“二重奏”(即上下2門6X30mm轉管炮)近防系統和艦橋前的3M-41“彎曲”短程艦空導彈系統都是完整的,但很可能未能有效攔截這枚導彈。
另外,這枚襲擊了“暴徒M”的烏克蘭導彈,可能並不是“海王星”這樣的反艦導彈。反艦導彈為了最大化打擊水面艦艇,通常採用半穿甲戰鬥部,導彈會鑽到艦艇內,戰鬥部才會爆炸,而這枚導彈更像是使用破片高爆戰鬥部的小型空地導彈,不排除是土製“旗手”TB2無人機發射的短程空地導彈,這種無人機近期在蛇島附近取得了不少戰果。
圖片:烏克蘭的“海王星”今年4月才初具作戰能力,數量可能很少外界推測,這艘“暴徒M”隸屬於俄羅斯海軍裡海分艦隊,可能是2014年服役的2號艦“烏格利奇”號。開戰後,為了保密,俄羅斯海軍塗掉了所有戰艦的舷號和俄語艦名,但眼尖的西方觀察人士認為該艦艦橋一側有4個戰鬥嘉獎五角星徽記,這正是“烏格利奇”號特有的。
其實,蘇聯時代俄羅斯境內修建了名為“俄羅斯歐洲部分統一深水系統”(EGTS)的內河運河系統,將伏爾加河、頓河等內河和拉多加湖、奧涅加湖連接起來,直通波羅的海、白海、黑海(其實是亞速海)和裡海,全長高達6500公里,這次過來打烏克蘭的俄羅斯裡海分艦隊艦艇,就是通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系統航行過來的。
這個運河工程極其強大,體現了蘇聯巔峰時代的水利工程水準,不要說900噸級的“暴徒M”級,2000多噸的“獵豹”級護衛艦航行也沒問題,為越南海軍建造的4艘“獵豹”,正是從伏爾加河畔的澤列諾多爾斯克“高爾基”船廠,一路向北抵達聖彼得堡附近的喀琅施塔得軍港,在波羅的海完成試航後返回越南的。我國向俄羅斯訂購的最早2艘877EKM型“基洛”級柴電潛艇,也是在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哥羅德市(以前叫高爾基市)“紅色索爾莫沃”船廠建造後,用駁船運回波羅的海,再繞大半個地球回國的。
考慮到所有的“暴徒M”都是“高爾基”船廠建造的,這艘受傷的“暴徒M”很可能是回到船廠進行維修和保養,然而可能會回到位於伏爾加河註入裡海的入海口,裡海艦隊母港——阿斯特拉罕休整一番,來日再戰。